“揭秘文化的独特魅力”——大阪会馆呈现文明精粹
2025年大阪·关西会于4月13日正式开幕,其中馆也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馆有哪些亮点?它向世界展示了哪些元素?又传递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馆,一探其展陈特色及背后的发展智慧。
参观者盛赞馆
13日下午的大阪,虽然下着大雨,但参观者的热情不减。在馆前,人头攒动,排队等待入馆的长龙曲折蜿蜒。一位日本参观者表示,他和他的妻子早就听闻馆的盛名,特地在试运行日就来排队等待,希望能够一睹为快。
馆的外形设计独特,如同一部展开的巨著,其外立面上刻有多种字体的百余句诗词名句,展现了的书法与文字魅力。参观者纷纷表示,展馆的外观很好地体现了文化的魅力。
展品呈现文明精髓
进入馆一楼大厅,一幅巨大的“文字瀑布”映入眼帘。通过投影矩阵,文字从天花板流动至地面,创新性的设计让参观者赞叹不已。在这里,一件件文物讲述着千年历史的故事,彰显了非凡的文化底蕴。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由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展品。这是首次在全球近距离对比展出月球正反面的土壤,让参观者有机会近距离了解月球的奥秘。
馆还展示了“蛟龙”号深潜体验舱、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等展览项目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看。
展现绿色发展理念
馆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社会”为主题,设有“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展区。通过“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脉络,馆展示了传统生态智慧、绿色发展理念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成果。其中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通过现代化手段呈现了农耕文明的源远流长和生态智慧;影片《人的十二时辰》则展现了人顺应天时、生活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理念。
推动文化交流与理解
在通往二楼的路上,有一段名为“文化交流长廊”的特域。长廊的一面是动态水墨画,另一面则是回顾两国友好往来历程的木雕艺术作品。这里彰显了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也让参观者重新意识到日本和之间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深厚的联系和交流。
日本协会副会长、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松本正义表示,馆充分展现了风貌、文化的魅力,是日本民众深入认识和理解的绝佳机会。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馆不仅向世界展示了如何看待未来,还传递了期待与各方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理念。国际展览局秘书长迪米特里·开尔肯泽斯表示,馆所展现的内容和理念与本届会的主题不谋而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