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未奏山月落;高楼微妙海云舒”。
曾国藩的这副对联在修辞与意境上确实堪称典范之作。有些人对此却持有不同看法,认为这副对联的平仄运用得并不恰当。当我将这副对联放入平水韵检测工具中时,结果却显示出它的词性搭配恰当、结构相互对应、节奏均衡、语意紧密关联,且平仄相衬,呈现出严谨的工整性,毫无瑕疵。
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平仄的相对性。正是由于这种平仄的相对性,才使得它被称为对联。若不注重平仄的运用,那便是在创作现代自由诗了。
那么,为何称之为“对联”呢?因为其一在于“对”,即平仄相对;其二在于“联”,即内容相互关联。试想一下,如果失去了平仄的约束,这种形式还能被称为对联吗?有人认为对联的平仄特点过于束缚人,会因此影响意境的表达。然而我认为,正如现代社会有法律的约束一样,尽管它限制了人的某些行为,但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当前在市场上,对联的创作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圈外人士以休闲娱乐的心态对待,另一种是圈内人士致力于学习和探索。这两种态度如同一首广场舞曲与一首国标舞曲,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对于那些追求高层次文学价值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选择自我约束,按照规则。而对于那些渴望自由表达的人来说,他们可以选择不受格式的束缚。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的,同时也是作者、编辑、校对、印刷和发行人。但如果要登上报纸或进入刊物,不按照规定的格式来,可能就会行不通了。
对联和书法都是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不难发现,在书法领域中,有些人以“丑书”为美,占领了一定的市场。我深感担忧的是,对联的创作市场若以不走正道为“正道”,将会自乱阵脚。现在网络上的对联创作最好是各走各的路。就像在各个景区中,有人为了旅游散心而来,有人为了探险求学而来,他们的目的虽然不同,但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你走你的大道,我走我的小路,谁也不要被谁带偏。无论是选择大路还是小路,这都是成熟的决定。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自己的主见,不会轻易被他人带偏。
在《头条》等平台上,许多老师出句的方式备受追捧。他们都是按照正确的路线引导的,看到这一切我感到非常欣慰。你们一定要坚持住,不要被外界所干扰。对联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毁掉。我劝告所有喜欢对联的朋友们,学习对联需要耐心。就像唱戏一样,作为观众你可以随意指点评价,但演员的演唱必须受到音乐和锣鼓的约束。同样地,写好对联也是需要技巧和长时间的学习练习才能得心应手。
让我们看看这个检测图是否非常标准。古人在治学上从不敷衍了事的态度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学习效仿。而那些将这副对联例举为“失律乱韵”的人恰恰是自卑式的自我否定。无论是在对联的创作还是其他方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去研究去坚持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同时也希望广大对联爱好者能够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一传统瑰宝让它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