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的足迹
早期网络初探
丁磊正致力于网络世界的探索,他在努力解决网络通讯的种种问题,而新浪的博客功能也刚刚崭露头角。李彦宏的贴吧还只是未来的一个设想,而天涯则成为了网民们首次的热土。
从左至右,丁磊、马化腾、张朝阳、李彦宏等互联网先驱开始崭露头角。那时邮件开始广泛使用,社交变得更为便捷,天涯也不再遥不可及。人们觉得在互联网上交朋友的方式也不过如此。互联网的蓝海中,低调的马化腾和他的搭档东,受到了ICQ的启发,悄然开发了一款新的软件。
OICQ的诞生
(opening seek you)——这个名字简单而直白,最初只有马化腾和东两个人使用。
2000年,ICQ对马化腾团队提起侵权诉讼,面对困境,Pony灵机一动,将OICQ改名为QQ,谐音cute,形象地描述了那只可爱的斗鸡眼企鹅形象。自此,他和这只企鹅一起在的网络世界中开拓疆土,风靡了整个。
QQ的黄金时代
拥有一个QQ号在当时是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几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QQ号码成了除了身份证号和电话号码之外的又一标志。在那个时候,和别人交谈时加上一句“你QQ号多少啊?加你啊!”是时尚的开场白。
申请QQ号的难度可见一斑,其火爆程度让人难以置信。无数年轻人涌向网吧试图申请一个QQ号,但常常因为服务器繁忙而无法成功。有些人甚至前往能够拨号上网的朋友家中注册。那时的人们把自己的QQ号视若珍宝,如同抚养孩子一般悉心照料。
个性展现的舞台
拥有QQ号后,人们开始设置密码、起名字、换头像,如同经历生活的种种磨砺。人们为选一个响亮又深意的昵称、一个英俊潇洒又不失风度的头像而苦恼。当时流行的昵称如“轻舞飞扬”、“寂寞咖啡”如今看来依然时尚。
QQ的商业化之路
2002年腾讯发行Q币,2003年推出QQ等级制度,加上之前的QQ会员和QQ秀功能,QQ的营收体系初步建立。人们为了给自己的QQ号充值Q币,不惜老的要攒钱,小的要偷钱。Q币不仅可以让人变得尊贵,还可以让人变得美丽。从红钻到各种颜色的钻,QQ秀让人们在虚拟世界中也能炫耀自己。
全民偷菜的年代
2009年,当丁磊公布自己的养猪计划时,马化腾推出了QQ农场,让全民进入了偷菜的热潮。无论是何年龄层的人,都会时刻关注自己的菜是否成熟,朋友的果实是否可以采摘。甚至有人为此制定了“偷菜笔记”。
这股热潮也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随后,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乔布斯和张小龙分别引领了手机和社交软件的新潮流。iPhone 4的出现让更多的人离开了电脑,而微信的诞生则让腾讯达到了巅峰。左手QQ右手微信的腾讯开始了“左右互搏”。
如今的回忆
现在回望过去,那些使用过QQ的人们早已换了一代又一代。他们的好友列表里连绵不绝的头像已经灰了一片。如今这里的,是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正在为何疯狂、为何沉沦,我们无从得知,也无从去想了。
但是那曾经的回忆和情感是永恒的。人们真正怀念的不是那些细节和数字,而是当年那个如企鹅般活泼的自己;是那时的情感和友情;是那个听到“嘀嘀嘀”声传来的那一刻的心情。这些记忆和情感是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