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制作昆虫标本不腐烂

2025-04-2402:53:40创业资讯0

韩蒙燕荣获动物标本制作大赛荣誉

韩蒙燕,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资深标本剥制师,近日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荣获世界标本锦标赛鱼类组二等奖。他的精湛技艺与对工作的热爱,让他在这个领域里独树一帜。

谈及韩蒙燕的工作,就不得不提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当观众们驻足于自然博物馆的展柜前,常常会心生疑问:“这些标本是真实的吗?”“它们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为何不会腐烂?”其实,这些生动的动物标本背后,离不开像韩蒙燕这样的标本剥制师的巧手。

为何那只河狸标本的屁股总是“探出”窝外呢?这其中就有着标本剥制师的匠心独运。韩蒙燕,这位博物馆内的“匠人”,对“剥制师”这个职业有着自己的独到理解。他告诉我们,“剥制师”虽然听起来是个很广泛的词汇,但在博物行业内其实有明确的分工。他专注的是皮毛类标本的制作,包括鸟类、兽类、爬行、两栖和鱼类等。

在韩蒙燕的工作室里,他向记者展示了动物皮毛的剥制过程。他选择从造型可以掩盖的部分开始工作,避开难以处理的部分。他巧妙地剥离出光滑的皮毛,不留任何脂肪、肌肉和结缔,就连动物的指尖和脚趾尖都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剥离下来的皮毛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鞣制、和填充假体等步骤,最终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

有时,制作标本的动物并不完整,可能带有伤口、肢残体缺。但这些在韩蒙燕眼中都是挑战和机遇。他以独特的创意和技巧,将它们复原成完整的形态。例如,那只在自然博物馆展厅中引人注目的河狸标本,其屁股“探出”窝外的造型设计,就是他在面对标本的缺失部分时所做出的巧妙处理。

除了在处理大的动物形态上有着独到的技巧外,韩蒙燕在细节上也同样注重。理顺一只小鸟的羽毛可能需要一整晚的时间,调整层叠关系并认真做羽毛排序。即便是看似简单的标本制作,也可能隐藏着巨大的挑战。如鸠类、鸽类和兔类等野生动物,其羽毛和极易脱落,制作标本时需要格外小心和耐心。而韩蒙燕凭借着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将每一件标本都视为艺术品来创作。

他的努力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凭借出色的技艺获得了标本制作领域的“奥斯卡”——世界标本锦标赛的二等奖。这个奖项每两年在举办一次,是标本行业内的一个重要赛事。对于韩蒙燕来说,这是他15年前进入北京自然博物馆时就定下的小目标。他说:“这算是圆了自己当初的一个梦想吧。”

在制作标本的过程中,韩蒙燕特别注重把握和刻画动物的神态和表情。他说:“把握一只动物的神态、表情是最考验标本制作者功力的地方。”他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让每一件标本作品都有表达力和灵魂。甚至为了拍一张鱼眼的照片,他的爱人都前后跑了三回水族馆以满足他的需求。这种对细节的追求和执着,让他的作品在国际大赛中屡获殊荣。

从业15年来,韩蒙燕参与剥制的标本已达上千件。如今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动物标本类展品进行维护和修复。他的工作虽然繁重且耗时,但他却乐此不疲。“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库房里,有数万件藏品,我这辈子可能都修不完。”他笑着说道。

这就是韩蒙燕,一位用心制作每一件标本的匠人。他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了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也让人更加敬畏那些看似简单的动物标本背后的匠心独运。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