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热炽盛,三伏天之际,酷暑连连,全国各地多处气温飙升至40℃以上,高温伤人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网络之上。防暑降温已然成为人们养生保健的焦点话题。
那么,何为暑气?暑气具有哪些特性?中医如何看待暑气的防治呢?
中医理论中,四季气候各有特点,春为风,夏为热,长夏则以暑湿为主。这热、湿、风等六种气候因素,统称为“六气”。暑气作为其中之一,又被称为“暑热”,依据其强烈程度分为小暑和大暑。若六气过度或不足,则可能转化为致病因素,暑气便成为了“暑邪”。
在中医观点中,暑邪是夏季火热之邪的主要来源。凡自夏至至立秋之前,自然界中的火热外邪,都称为暑邪。它为阳邪,若人在长时间的高温环境下工作或闷在室内不开空调,则容易感染暑热之邪,中医称之为“壮火食气”。暑邪伤人时,常表现为头痛、高热、面赤、目红、心烦意乱、口渴乏力等症状。
暑性属阳,其特性是开放外泄,容易使人汗流浃背。正如《黄帝内经》所载:“天热衣薄则腠理开,汗。”汗液为心之液,大量出汗最易损伤心气,导致气虚无力、语言懒散。对于心肺功能较弱的人,可能会诱发心肺功能衰竭,出现喘促、心悸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血汗同源”,汗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汗过多会导致心血受损,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诱发心肌梗塞和脑梗塞。这也是为什么夏季成为心肌梗塞和脑梗塞高发期的原因之一。
由于酷热天气,人们往往贪图凉快而过度饮用冷饮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这样做其实容易使人感冒。稍有不慎,即为阴暑伤人,常表现为、微恶寒、头痛无汗、咽喉疼痛等症状。
中医强调,阳气是必需的物质,晒太阳是吸收阳气的最佳方式。在空调房待久了的人,应适时到户外晒太阳以吸收阳气。这便是中医所说的“少火生气”。
一、避暑之法
避免暑热之邪的侵害是三伏天最重要的养生之道。此时应多到通风的室外乘凉消暑,避免烈日暴晒。若因工作需要必须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则不宜超过一小时,并需到阴凉处休息。合理使用空调进行降温消暑。
在家中,若感到闷热不适,可使用空调调节室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设定在26℃为宜。老年人可设定在27℃。空调开启时间不宜过长,应适时关闭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补充水分与饮食调理
夏季补充水分至关重要。若出汗过多可适当补充淡盐水。此外还应多吃水果特别是西瓜以补充水分和能量。绿茶具有清热作用适质偏热的人饮用而红茶则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饮用以保护脾胃功能。此外凉茶铺提供的各类凉茶也是消暑的好选择如邓老凉茶、夏枯草茶等。
三、预防感冒之策
在使用空调和风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将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二是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若必须待几小时则应适时到户外晒太阳晚上使用空调时应盖被以防受凉感冒。刚从室外回来大汗淋漓时切勿用冷水冲凉而应擦干汗水休息片刻后再行冲凉且冲凉水温不宜过凉尤其是老年人应以37℃—38℃为宜以自我感觉不冷不热为度。
四、推荐食疗方
薏米红豆粥:将薏仁30克芡实30克红豆30克及适量小米一起加水500ml煮至粥成即可具有健脾祛湿保护脾胃功能的作用适合脾虚有湿稀薄粘腻食欲不振的人食用。
凉瓜排骨汤:需准备排骨半斤黄豆一两苦瓜三两加水煮至肉熟豆烂即可具有清凉解暑滋阴益气的作用适质偏热或出汗过多的人食用。
冬瓜莲子绿豆汤:需准备冬瓜半斤白莲子两两绿豆两两白萝卜三两加水500ml煮熟即可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防暑的作用适质偏热或出汗过多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