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瘦西湖简介100字

2025-04-2408:37:48创业资讯0

扬州的池旧称保障河,它坐落于扬州蜀岗的脚下。昔日扬州,也被称为广陵,隋朝时期更名江都。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扬州的人口逐渐增多,物资在此地集结散布,城市规模日渐扩大。

在唐朝的中晚期,罗城便是在此兴建起来。保障河位居罗城的西侧,作为一条南北走向的运河,它连接了邗沟与南北的护城壕沟,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历经周世宗修筑的小城及宋朝的宋大城的建设,此河成为城西侧的护城河。

到了元朝末期,保障河的北段出现了淤塞。明嘉靖年间,人们开始疏浚河道,使得河面变得宽广,由此形成了保障湖。到了清朝时期,对扬州原有的水系进行了再次的疏浚和贯通,保障湖畔因此商业繁荣起来。清代诗人汪沅曾赋诗:“垂杨湖边绿,雁齿红桥绘美图。商旅繁杂皆来此,湖名故更呼为瘦。”此后,保障湖与原保障河又有了“瘦西湖”之称。

古代的扬州以盐业兴旺闻名,《乾隆南巡图》卷中徐扬的局部作品便展现了当时盛景。尤其在清朝乾隆年间,扬州的盐业发展到了鼎盛阶段。那时大批的盐商汇聚扬州经商致富,为扬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大部分的盐商来自徽州,他们在城内和城外都拥有大量的园林。这些园林大多沿着水系分布,尤其集中在瘦西湖区域。

瘦西湖从南方的虹桥至北方的平山堂蜀岗下延伸开来,全长约四、五公里,水面宽约百米左右。湖的集结了盐商、官宦的别墅园林,同时也有园林、诗社、茶楼、饭庄等人文景观。其主要景点包括虹桥春色、长堤春柳、荷香四溢、烟雨四桥、徐园风光、小金山景色、水云之间的胜景、五亭桥影、白塔晴空以及廿四桥等。

《江南园林胜景图》中的“锦泉花屿”一景也反映了扬州园林的美丽与繁华。康熙与乾隆皇帝多次南巡至江浙地区,其中乾隆皇帝六次路过扬州。为了迎接皇帝的到来,当地的缙绅在瘦西湖兴建了新的园林景点。除了瘦西湖的园林外,上下游的水域以及乾隆皇帝所经过之处都有园林景点和行宫的建设。沿河沿湖之地因此成为了扬州园林的精华所在。

在扬州瘦西湖园林的历史记载中,《平山堂图志》和《南巡盛典》是重要的图像资料。《平山堂图志》由乾隆年间的两淮转运使赵之璧编纂刊刻,书中绘有一百二十余幅图,描绘了瘦西湖和蜀岗的园林名胜。《南巡盛典》则是由乾隆年间两督高晋编纂的,其中包含了十余幅关于扬州园林的刻绘图版,如九峰园和小香雪等景色的描绘。

《平山堂图志》与《南巡盛典》所展现的是古代扬州在瘦西湖周边所遗留下来的浓厚文化底蕴和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这些书籍与画作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