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综合征的十种表现

2025-04-2412:04:19创业资讯0

概 述

心碎综合征,又称为Takotsubo心肌病,最初在1990年于日本被发现。这种病症的名称源于日本捕章鱼的罐子,因为患此病的人左心室会肿胀起来,形状与这种罐子相似。

心碎综合征概念

心碎综合征,亦称应激性心肌病或Tako-Tsubo综合征(TTS),是一种特殊的急性心衰综合征。它并非由冠脉阻塞引起,而是由心理或生理应激导致。当人们情绪过于激动或过度伤感时,可能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过度等应激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导致心脏出现类似于“心碎了”的痛感。

诱发因素

心碎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

1. 情感应激:包括悲 伤、人际关系冲突、恐惧和恐慌、愤怒、焦虑、财务或就业问题等。积极的情感事件有时也可能引发此病。

2. 躯体应激:体力活动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或某些躯体疾病状态可能成为触发因素。

3. 外源性物:如儿茶酚胺和拟交感物也可能诱发Takotsubo综合征。

4. 急性冠状动脉阻塞及系统状况也可能是其触发因素。

心碎综合征发病机制

Takotsubo 心肌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有以下几种假说:

1. 儿茶酚胺毒性:患者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心肌直接毒性或微循环障碍。

2. 心肌代谢异常:研究指出心肌细胞糖、脂肪酸等代谢异常,以及线粒体功能减退,可能导致心肌细胞顿抑。

3. 多支冠脉:儿茶酚胺增高及冠脉微循环障碍等原因导致多支冠脉出现,也参与了 Takotsubo 心肌病的发病过程。

心碎综合征临床表现

Takotsubo 心肌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其次为呼吸困难。也有腹痛、呕吐、晕厥等非典型症状,严重者可以以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脏骤停等为首发表现。该病有复发可能,多为心源性疾病的非心源性表现。体征方面,由左心室基底部过度收缩诱发的左室流出道梗阻会产生收缩末期杂音。

心碎综合征临床分型

根据球囊样扩张的部位,Takotsubo 心肌病可分为心尖型、心中型、心底型和局灶型。其中以心尖型和心中型居多。

心碎综合征与AMI区别及辅助检查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MI)相比,Tako-Tsubo综合征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等也常升高,但恢复较快且与室壁运动异常程度不成正比。心电图常显示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心脏超声可观察到左心室运动不能/运动障碍伴气球样变等特征性改变。冠脉CTA/造影、心脏磁共振(CMR)和心脏PET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

治疗方面,包括非物治疗如心理行为治疗及物治疗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预防方面,需注意自我情绪管理、找人倾诉等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心理应激。了解发病机制、评估恢复和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对于未来发展这一疾病的急性、慢性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