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支月英
我是一名在山岭深处执教的乡村教师,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
1980年,我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进贤县,不顾家人的反对,踏入奉新县澡下镇偏远的泥洋村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这所小学坐落于奉新县与靖安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离最近的乡镇有45公里之遥。
初到泥洋村,我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我想象中还要艰苦。这里人烟稀少,没有通班车,即使是单程也需要两个多小时……最初的时候,学校里只有三名学生。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一个如此广阔的村庄仅有三个孩子在此上学?
之后,我走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进行走访,才得知这里的生活水平较低,许多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上学。为了劝说适龄儿童的家长让他们入学,我一家一家地沟通,为那些无法支付学费的孩子垫付学费或借款,为了打消山村家长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我一次又一次去与他们沟通协商。无论多苦多累、多远多难,我都坚持下来,因为我知育的重要性,不能让一个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我的努力也最终有了回报,学生人数从最初的3人增加到了后来的25人。
在泥洋小学的每一天里,我倾尽所有心血于教学之中。为了给山里的孩子们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我积极搜料、学习制作课件,甚至在年过五十之后仍不遗余力地从网上下载丰富的学习资料。
记得有一次雨天,我带着病体护送学生回家。在泥泞的山路上我不慎滑下陡坡,掉入山谷。孩子们惊慌地呼喊着我,我却顾不上满身的泥泞和鲜血直流的伤势,安抚孩子们的同时爬上了小路继续送他们回家。
虽然工作环境的艰苦让许多教师望而却步,但我深知教育对山区孩子的重要性。我明白掌握知识是他们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即使身体状况不佳、患有高血压和甲减等疾病,我也婉拒了上级门多次提出的调换工作环境的提议。
2012年,我收到了白洋村村民的联名信函。他们希望我能到白洋村任教,因为那里的教学条件同样艰苦且之前的代课老师都已辞职。虽然家人担心我的身体并劝我不要去白洋村任教,但我认为我应该去那里为孩子们继续点亮知识的灯塔。
到达白洋村后,村民们对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激之情。他们说现在有了我这样的公办老师,孩子们读书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在白洋村的日子里,村民们视我为家人一般对待。每逢喜事都会邀请我参加并为我准备丰盛的食物和礼物。有一次我生病了发高烧坚持上完课后便躺在休息。当我醒来时发现有人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和荷包蛋的那一刻我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从1980年到如今四十年间我从泥洋村小学一直坚守到白洋村小学年复一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出大山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这是我最大的欣慰与满足我知道这是对自己多年坚守与付出的最好回报。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将继续坚守在深山的三尺讲台上这是我毕生的信念与责任只要身体允许我将继续教书育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