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事
“爸,我都说了不用您操心这些老规矩。”我推开堆放烟酒的房门,意外地发现父亲正默默整理那本发黄的账簿。
我叫张明理,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在县城一所小学执教。父亲张守诚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会计,记录着村里每一笔人情往来。
记得小时候,每逢村里办事,父亲都会提前取出那本被称作“烟酒本”的账簿,坐在煤油灯下,一笔一画地翻看。
毕业后,我在县城安了家,与周小燕结婚。我想着自己是新时代的年轻人,婚礼要办得新潮点。但父亲坚持要参与,我只好请他做贵宾。
婚礼前一天,父亲带着他的“烟酒班子”出现了。他们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井然有序地安排着一切。父亲手持账簿,指挥若定。
婚礼当天,我帮父亲整理账目时,无意间翻开那本厚厚的烟酒本,发现里面记录着详细的村庄人情史。从我出生到上学的每一份礼,父亲都一一记录,并在别人家有事时照数回礼。
我惊讶地问父亲:“您这也太细了吧?”父亲笑着说:“记录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人情。”他告诉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村里闹时,全家就靠乡亲们接济才挺过来。后来他当了会计,就暗下决心要记住每一份恩情。
那天晚上,我主动向父亲提出想接手这“烟酒管理员”的工作。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眼里有光地说:“行,今天我就带你见识见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开始认真记录人情往来,不仅在账本上记录,更在心中铭记。我学会了像父亲那样,真诚地感谢每一位送礼的客人,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妥善处理。
又过了两年,村里张家老五结婚时,我像父亲一样站在门口迎客,安排座位,分发烟酒,记录礼金。当我打开那本新的烟酒本时,村里人都围过来看,有人笑着说:“明理这本记得比他爸还清楚呢!”
如今,我也成了烟酒本的传承人。每次回村都会请教父亲一些记账的窍门。这不是简单的继承老规矩而是对父辈智慧的尊重对乡村情感的传承。那本烟酒本承载的不只是数字还有几代人的情感联结是农村社会的活化石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书。
每一次翻开烟酒本我都仿佛能看见那些被记录下来的人和事——欢笑与泪水悲伤与喜悦困难与希望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乡村生活画卷。这大概就是父亲常说的那句话:“人情不是记在本上而是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