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广为人知,其词句间的情感与意境引人深思:
轻步而来,我悄然降临,
如我轻轻地离开,
……
我挥一挥衣袖,
不留下一丝云彩的痕迹。
曾有人传闻这首诗是徐志摩献给林徽因的佳作,但历史的回响告诉我们,这并无确凿证据,更多的是流言蜚语。
关于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故事,或可称之为坊间传闻,流传甚广。若要深入了解林徽因其人,这段历史是难以回避的。
据梁从诫先生的回忆录所述,1920年林徽因在英国伦敦与徐志摩邂逅,当时她年仅16岁,而徐志摩已24岁,且已与张幼仪成婚。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情同忘年交,徐志摩首次见到林徽因时是与张奚若一同拜访林长民。张奚若后来对梁从诫先生提及,当时林徽因差点称呼他们为“叔叔”。
由此可知,在林徽因的心中,徐志摩更像是一位长辈。林徽因自幼便受到旧教育的熏陶,故她不可能与年龄相差甚大的徐志摩发展出情感。在精神与思想上,她对徐志摩的西式热情并无准备,更无法产生爱情。
当时林徽因明白徐志摩对自己的追求,虽然她欣赏并敬重这位诗人,但她深知徐志摩所爱的是她通过诗文所呈现的自我形象,而非真实的林徽因。
后来林徽因归国,徐志摩留英。待徐志摩回国时,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关系已十分亲密。两人共同留学,与徐志摩渐行渐远。
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留学期间,发生了一件在当时的文坛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情——徐志摩离婚再娶陆小曼。1922年,徐志摩在柏林与张幼仪办理了离婚手续,成为我国第一起西式文明离婚案。
直至1929年,林徽因与徐志摩在北京重逢。此时的林徽因已非当年那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而是一个成熟的女性。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情感也变得更加深沉。
林徽因曾公开表示,尽管欣赏徐志摩的才情,但对其情绪中流露的某种俗气并不以为然。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彼此的知音。徐志摩也是梁思成的挚友。
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曾说徐志摩确实有一首诗是写给她的,但不是《再别康桥》,而是名为《偶然》的诗。还有一首《你去》被认为是献给她的作品,这首诗在徐志摩飞机失事前不久完成。
这两首诗充满了深情与诗意,若细读之,便能更清晰地理解林徽因与徐志摩之间情感的脉络。相较于外界的八卦与传说,这段情感更为崇高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