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武汉网6月11日讯(记者陈丽娟)
在当前的防控形势下,如何保持礼仪又不失距离成为了社交的新课题。武汉大学知名礼仪学专家李荣建教授,作为湖北省礼仪学会会长,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李荣建教授强调社交距离的重要性
李荣建教授是礼仪学界的权威,曾编纂《社交礼仪》、《现代礼仪》等多部教材。他表示,在防控期间,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仍然至关重要。见面时,可以采用多种礼仪来替代传统的握手礼。
四大现代礼仪替代握手礼
李教授指出,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身份,现代见面礼仪有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拱手礼外,还有点头致意、挥手致意以及鞠躬等适合年轻人的礼仪形式。他特别提到,防控期间,保持1.5米至2米的交谈距离更为合适。
拱手礼的渊源与正确姿势
“拱手礼,又称为揖礼,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见面礼仪。”李荣建教授解释说,这种礼仪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他详细介绍了行拱手礼的姿势,身体可以直立或微微鞠躬,双手在胸前叠合或抱拳,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地晃动,鞠躬的幅度应控制在15度至30度之间。
对于拱手礼的正确姿势,李教授强调,行礼时应左手包压着握拳或虚握的右手。他解释道,古代人们使用兵器时,左手压着右手表示和平与友善的意图。还有观点认为,男子行礼时左手压着右手,而女子则相反。
礼仪的灵活应用与变通
李荣建教授表示,礼仪是一种规范,在特殊时期需要进行取舍和变通。传统的握手礼由于需要手部接触,可能存在传染风险。在防控期间,采用其他礼仪形式更为合适。
结语
通过李荣建教授的指导,我们不仅了解了四种可以替代握手礼的现代礼仪形式,还深入学习了拱手礼的渊源和正确姿势。在防控期间,我们应当遵循适当的社交距离和礼仪规范,以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
图为武汉大学礼仪学专家李荣建教授
整理|陈昌 制图|张晓华(注:此部分制图人员与前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