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好多心里话想倾诉已久,但总觉得言辞未臻完善,不便轻易发表。我本不是善于言辞的人,在现实世界里常常遭遇误解。年轻时我曾轻狂地想与世界为敌,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到了中年,我只能以谦卑的态度与世界为友,哪怕世界对我并不屑一顾。幸好有了自媒体平台,让我能畅所欲言,也算是对世界的一种回应——我依然是那个有声音的存在。
世界的魅力就在于声音的多样,风声、雨声、读书声,每一种声音都赋予世界生机。而世界的魅力同样在于声音间的静谧,那种长久的宁静,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
“两鬓新增白发,旧时的青涩已换作如今的沉稳。客游人生,身世如浮萍般漂泊。少年的欢乐已消逝殆尽,雨夜中我焚香诵读。”在这雨夜里,那种宁静如往昔一般。人生的繁华如同天空中的烟花,转瞬即逝,却成了永恒的回忆。
执教二十载,从当年的意气风发的学子,到如今的心有余力不足,掩面而泣。“夜深人静,听到蛩声碎语,灯花落碎红。”雨夜渐深,听雨之声,难以入眠。
余秋雨先生曾著《雨夜短章》,此书的起源颇为令人感慨。有人假冒先生之名发布短文,或许短文在当今快节奏社会中更受青睐。名声被人利用终非好事,于是余先生亲自著书以正源流。虽然书名普通,却紧扣秋雨主题,更贴近生活的真实。
古时的精品多以短篇著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柳宗元的山水笔记虽短小,却情景交融,令后世感叹不已。长篇述说人生,短篇方为生活。生活以短文形式展现最为贴切。
雨夜乃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泽,连接古今,洗涤心灵。那雨声滴滴答答,摄人心魄。如季羡林先生在《听雨》中所说,那雨声有时如金石之声,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心生喜悦。
古人所言九雅:“焚香、品茗、听雨、赏雪、候月、酌酒、莳花、寻幽、抚琴”,我们可应景而生,听雨敲窗,品茶润喉,闻香沁肺。短篇作品中以雨夜的故事最为温暖人心。
曾经有一个偏远山村通了火车,有个孩子每天都会向火车挥手致意,却无人注意。数日后,孩子竟因此生病,即使病重,他仍坚持挥手。他的父亲是农民,带他到城里求医无果后回到村里。巧合的是,村口等待他的妻子高兴地告诉他,孩子的病已经好了。原来早上第一班车通过时,有一个路人伸出身子向孩子挥手,孩子看到后高兴地追着火车跑回家后病就好了。我十分敬佩那位路人的行为。生活中应多一些这样的人愿意将心比心地去帮助别人而不是空泛地劝慰或忽视他人的苦难。
愿世间充满这样的温暖与善意愿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收获美好的情感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