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新篇
银河彼端的遥远距离
古时唐培华所绘《牛郎织女图》,寓含了人间深深的思念与无法触及的遥远。古诗十九首中的一章,描绘了牵牛星与河汉女的故事。
迢迢的牵牛星,皎洁的河汉女,她们的纤纤素手擢起,札札的机杼声不断。然而整日织出的布匹也不成章,犹如泪滴般纷纷落下。河汉虽然清澈且浅,但彼此相隔的距离却难以丈量。他们之间只有一水之隔,却仿佛永远无法交流。
最早咏唱牵牛织女的故事,源于《诗经》,但仅将其描述为两颗星,并未涉及具体的故事情节。至西汉的《淮南子》,织女被赋予了神女的身份。而牵牛织女的爱情传说,可以追溯到汉末。曹丕和曹植都在他们的诗中描述了这对情侣的相思之情。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虽已佚名,但从诗中内容可以推断,大约是东汉末年的作品。这首“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情诗,描绘了离别相思的情感。那淡雅的笔触,使人陷入深深的遐想之中。离别的痛苦,不是因为哭泣,而是因为想哭却无法流泪。
南侧是牵牛星,北侧是织女星,两人分别被安置在银河的两端。而“迢迢牵牛星”的描写,不仅是互文见义,更是诗人的巧妙安排。织女的思念之情,通过纤纤素手和札札机杼的声音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如此近又如此远,终究还是一水之隔,无法言喻内心的情感。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非二十亿光年,而是近在咫尺却无法触及。这种距离的真正含义,从来都不是用道里来计算的。虽然银河清浅,但涉水而过却无法触及对方,这究竟是近还是远呢?
七夕的相逢与别离
在宋人七夕乞巧图中,秦观的《鹊桥仙》描绘了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场景。
在金风玉露的相遇中,即使只是相逢一次却胜过了人间的无数时光。别离时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让人不忍回顾鹊桥归路。而两情若是久长时,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相守呢?
秦观的词中,将七夕相会的短暂快乐与人间常情的苦短长相对比,展现了超脱俗世的境界。他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人读后几近大彻大悟。
少游此词虽惊世骇俗,却能道出人间真情与哲理。他的词既称其情又得其理,既可喜聚又可喜散。这种“金句”的创作不仅是对爱情的歌颂更是对人生的洞见。
仙家之别
李商隐的《辛未七夕》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牵牛织女的故事。
他质疑仙家的别离之习以为常竟使得佳期迢递而设。碧落银河畔的存在不意味着泪水而是欢愉的象征。他在诗中展现了李商隐式的思考与独特视角。
他看到的不只是相会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情感纠葛和人生选择。缘何而疑?三四句申明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不必强求于金风玉露时相逢的时刻。
他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夜渐深时仍等待牛女相望的情景以及最后与蜘蛛乞巧丝的戏谑之语。李商隐的诗作背后隐藏着他当时的处境与心境若隐若现。
三首诗作各自呈现了爱情的三种境界:生死的牵绊、天人之间的千年之约以及仙缘之中的超越情牵。每一首都如同一幅画描绘了不同的情感世界。
结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