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育儿经》 | 作者 晓芸
育儿之道,自古有训。
在文化的熏陶下,《三字经》中的两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早已深入人心。大多数人都能脱口而出,但其深层含义却值得深究。从表面看,似乎养育而不教,是父亲的责任;教育不严格,则是老师的责任。这真是古人的本意吗?答案并非绝对。
孩子的成长,如同种下一棵小树,需要家长的细心浇灌与培养,方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据《周易·序卦传》所述,“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这意味着新生命诞生后,会处于一种稚嫩的状态。这种稚嫩,就像是蒙昧,是未知的。对于幼小的孩子,他们经历生命的困厄,来到这个世界,处于一种未被启发的状态。这并非他们本身的缺陷,而是被某些东西所掩盖。
那么,对于这种蒙昧状态的孩子,应该如何处理呢?《周易·蒙》给出了答案。它说:“蒙,亨。”意味着当孩子处于蒙昧之时,如果家长能够合理引导,及时启发,那么孩子的未来必定是通达的。
蒙昧之中,养育之道尤为重要。古人认为,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满足其基本需求,更是要培养其纯正的品质。这需要心力、需要耐心、需要专一。正因为人的本性相近,但习惯却相差甚远,所以家长需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成长环境。
那么,“养不教”究竟是谁的过失?“教不严”又是谁的错?从《周易·家人》的家庭观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三字经》中的两个故事,也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若养育孩子而不加,是父母的失职;若教育不严格、不走心,则是家长的无知和懈怠。
父母的责任不仅仅是养育,更是教育。而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也是父母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周易·家人·彖传》中提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这说明父母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家庭的“严君”。
尊卑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现象,自古以来,男人在家庭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古人说,“夫,一家者也;妇,主养一家者也”。这也说明了男人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重视启蒙教育、严格孩子,是父亲和母同的责任。
为什么要重视早期的启蒙教育?为什么教育孩子要趁早?《周易·家人》的初九爻告诉我们:“闲有家,悔亡。”这意味着在家庭教育中,及早预防和严加是避免后悔的关键。而《周易·家人》九三爻则强调了对孩子要严格,不能放任自流。
《三字经》通过孟母和窦父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和责任。古人的智慧虽然来自千百年前,但对于我们今天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依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和智慧。让我们借鉴古人的智慧,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