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度观察,作者 | 李晓芸,编辑 | 李晨
随着DeepSeek等先进大模型的持续发展,数字人的创新应用已经从内容创作领域扩展至互动交互和文化交流领域,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总伴随着一些盲目的追捧和随后的利益收割。当各大互联网巨头如华为、京东、百度、美团等纷纷布局数字人领域时,市场上的一些机会者看到了新的“商机”。
他们打着前沿技术的旗号,利用大众对新兴事物的好奇心,编织出看似诱人的“轻松月入三万”的梦想。但实际上,这些数字人的发展远未达到全面成熟的程度,整个行业也在经历着降温期。目前那些以数字人作为噱头宣传“躺赚”秘诀的人,显然是在割韭菜。
"聪明的人早就上车了?"这或许是一种误解。像徐铭这样经营烤肉店的老板,近期听闻了数字人直播的“低投资高回报”宣传后心生好奇。在咨询多家软件服务商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两种类型的服务商:一种是真心提供服务的,另一种则是以代理加盟模式为主的。徐铭发现,市面上的服务商中,后者更为普遍。
这些软件服务商向徐铭推销的数字人直播系统有两种版本:视频+直播版AI数字人系统和AI自动播系统。前者可以定制专属形象和声音,后者则可以实现实景+视频直播双模式自由切换。价格方面,软件按年收费,费用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还提供定务和代理加盟等多种选择。
徐铭在咨询过程中发现,一些服务商过于夸大其词,甚至对数字人直播的规则和风险避而不谈。当问及是否会因被平台监测到数字人直播而导致封号时,对方只是简单回应:“系统充当的就是主播角色,合作后也会有专属的服务群对接指导,不用担心。”这让他心生疑虑。
实际上,另一家大厂旗下的数字人直播软件服务商在合作过程中会明确告知客户其中的风险。徐铭在了解多家平台的相关规则后,选择暂时放弃数字人直播这一引流渠道。原因在于市场上的软件服务商良莠不齐,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店铺降分或封号的后果。
多家平台也了相关对数字人直播进行规范。例如抖音明确规定无人直播是禁止的;视频号对使用AI工具生成虚拟形象进行直播的行为有严格限制;快手则表示不会对使用AIGC辅助创作的内容给予特殊流量扶持等。这些都表明现阶段数字人直播只能作为辅助工具而非主要盈利手段。
总体来看,《2025全球数字人市场报告》所预测的数字人市场性增长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利。技术发展是真实的但那些试图带你带你飞的人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动机。因此在这个看似充满机会的市场中我们需要保持理智和警惕以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