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公众号将深入探讨人文领域中关于“精气神”的内涵与意义。此系列文章由黄晓春同志撰写,其从历史、医学和哲学角度对“精气神”进行全面解读,旨在为读者带来全新的认识与思考。文章结合了理论与实践,既有理论支撑,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我们相信,通过阅读,大家将更深入地理解“精气神”的内涵,并引发我们对生命本质、精神与物质关系以及人的价值意义的思考。
精气神——一种深邃且重要的生命气质
常言道:“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对于很多人来说,“精气神”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虽然父母和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要有“精气神”,但我们对于其真正含义却知之甚少,缺乏深入的思考。
从医学和养生的角度来看,“精气神”是内精微物质的充盈程度和品质的体现,被誉为生命的三宝。这些精微物质包括有形和无形状态下的活力、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它们投不同的精神面貌。当内的精气充盈时,会展现出庄重自信、落落大方的气质;反之,则可能表现出萎靡不振、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
精气神,是生命的独特基因
精气神是一种经过生命淬炼和提纯升华出来的宝贵基因。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专注神情、清晰思维、朝气蓬勃的生机和积极向上的活力。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坐立行走,精气神都能表现出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从广义上说,精气神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植物)所具有的生生不息、不可战胜的精神风貌。
在物化时代的精神缺失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少人因为缺乏“精气神”而变得萎靡不振。他们的思想没有了定力,灵魂无处安放,只能依靠外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健硕的躯体,也不过是一根不堪重用的朽木,毫无生机活力可言。对于一个团队、一个来说,缺乏“精气神”将导致散失凝聚力、战斗力,面临种种困境。
精气神的哲学与医学起源
关于“精气神”的观点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哲学与医学。《周易.系辞上》中即有论述,认为精致的气凝聚而成物形,气魂游散而造成变化。汉魏以来,精气说在医家和道家著作中不断得以充实和发展。如《黄帝素问》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这表明脏腑与外围的平和与坚固对于维持人的“精气神”至关重要。
出品与供稿
本系列文章由北京市检三分院供稿,黄晓春撰写。经过编辑刘丹和尚波的整理,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结语
“精气神”不仅是医学和哲学的重要概念,更是人类生命品质的关键元素。它既关乎个体的精神面貌,也影响团队和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在物化时代,我们更应重视“精气神”的培育与传承,让生命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