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一所学校,能真正让学习成为学生们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向往与留恋的圣地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理由去热爱学校?实际上,只要我们细心雕琢每一个教育的细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他们便能健康、快乐地自由发展。
第一部分
换一种方式考核作文
“开学之初,我就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期中的作文题目,让他们准备两个月后再进行考核。”我在教研会上提出此想法。
“校长,这样的考核方式公平吗?”一位老教师疑惑地问。我回答:“公平的,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基础较弱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理想的分数。而且,我们只是提供了一个作文题目,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更具挑战性的题目来应对。”听完我的解释,他若有所思,满意地离开了。
随后,我欣喜地观察到,教师们开始重点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准备这次作文考试。学生们也积极配合,课间时常可见师生围坐一起,共改习作。从字迹工整、符合题意,到内容具体、分段落叙述,再到联想、想象、叙述、描写等技巧的应用,无不体现了师生们的努力。还有学生阅读大量相关名作,借鉴学习,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期中成绩公布时,惊喜地发现没有不及格的作文。一位学生开心地说,向妈妈大声汇报自己成绩的感觉真好,这无疑是对我们教育方式的一种肯定。
——以此种方式考核,让教师帮助学生品味成功的滋味,让学生有尊严地学习。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成功的欢乐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第二部分
作业也能成为学生的期待
高二学生任志伟分享道,初中时最期待的就是数学课。因为每天小组都会为全班出一道题,如果他出的题被别的组解开了,会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成就感;而当他出的题难住了全班,更是让他倍感自豪。这样的作业机制让学生们格外珍惜每一次出题的机会,往往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工作。而老师的精准点评也让学生们佩服不已。
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在行动、在努力、在进步,同时也消除了他们失败和被批评的可能。
第三部分
创新学生评价机制
家长小红自豪地分享了孩子小涛在我校的转变。从一开始因违反校规频繁拿黄卡,到后来因“我论三国”读书报告会而受到大家的认可,小涛的成长与教师的引导密不可分。为此,我校鼓励教师针对学生在各方面的优秀表现为其发放奖励卡。当学生积齐10个奖励卡时,可以由德高望重的齐帮助塑封并亲笔题词。这样的奖励卡往往成为学生的最爱与荣耀!这也激励了小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各项事务和学业进步中。如今的小涛已成为班级小组长且成绩不断攀升也让其母亲深感骄傲!
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不论是作文考核的创新、作业设计的巧妙还是以尊重为基础的学生评价机制都是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学习的众多理由之一。
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文末点个“赞”,并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人!
——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