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成为母亲后,我内心深处最害怕的就是孩子出现健康问题,尤其是生病和发烧。一旦孩子有任何不适,全家人的心都仿佛被紧紧揪住。
进入冬季,气温骤降,感冒和发烧的孩子们也随之增多。每当宝宝的体温略有上升,妈妈们的心就忍不住急切起来,都盼望着宝宝能迅速恢复健康。很多时候,家长们对于的认识和应对方式并不完全正确。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当宝宝发烧时,妈妈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
小儿,也被称之为发烧。正常情况下,的平均温度维持在37℃,而正常的体温范围则在36.5℃至37.5℃之间。
根据儿科学会的研究数据显示,当宝宝的肛温、耳温、额温达到38℃或以上;口温达到37.8℃或以上;腋温达到37.2℃或以上时,这可能预示着宝宝出现了症状。
为了更好地理解的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等级(以腋温为例):
(1)低热:体温在37.5℃至38.0℃之间;
(2)中等热:体温在38.1℃至39.0℃之间;
(3)高热:体温在39.1℃至40.0℃之间;
(4)超高热:体温超过40℃。
当孩子时,他们通常会出现面部、出汗增多、口渴、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等症状。家长应保持警惕,及时为孩子测量体温。
在此,我要特别提醒家长们避免几个常见的错误做法。很多家长在孩子发烧时,会立刻给他们多穿衣服、盖厚被子,甚至使用酒精擦浴、退热贴等辅助手段。但这些方法往往是不可取的。
给孩子过度穿衣或盖厚被子不仅对退热没有帮助,还可能因为无法正常散热而导致热量在孩子体内积聚,进一步加重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缺氧、高热、脱水、昏迷等捂热综合征的症状。
使用酒精擦拭孩子的身体虽然可以扩张血管、带走热量达到降效果,但酒精的刺激可能对孩子的皮肤造成伤害。酒精很容易被孩子的皮肤吸收进入血液中,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退热贴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其退烧效果非常有限。退热贴主要通过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这是一种物理降方式。物理降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退热贴带来的凉意可能无法忍受,甚至会带来不适感。
那么,当宝宝发烧时,家长应该如何正确护理呢?
要仔细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情况。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能吃能玩能睡,家长可以不必过于担心;但如果宝宝持续高烧、精神萎靡、出现呕吐、尖叫、等反应时,应立即送往医院。
鼓励孩子多喝水以及其他合适的液体,以补充因出汗而失去的水分。母乳、水、口服电解质溶液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在饮食方面,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粥、蛋羹等;避免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的摄入。
关于何时带孩子就医的问题:如果宝宝的体温没有超过38.5°C时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方法如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但如果宝宝未满3个月体温超过38°C或3个月以上体温超过39°C且伴有面色暗淡、发黄、发青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此外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间断性发烧超过72小时伴有面色、指甲、舌头发青发紫心跳加速等症状也应立刻就医。
其实孩子们比我们想象中更坚强他们在与病菌的过程中发烧是他们的自然反应所以妈妈们不必太过焦虑只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病情并认真护理千万不要因为急于让孩子康复而采取错误的退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