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工作都不可或缺地依赖于有效的管理,管理水平的优劣,会直接作用于工作结果的成败得失。在安全生产的舞台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
安全生产的内核是安全管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五大着力点”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这五大着力点就像五个紧密相连的拳头关节,一旦捏紧,便能有效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的发生。
强化“构建安全网络”的力度。构建一张严密无间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要做到每层都有专人负责,每项事务都有人管理,每项工作都得到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分管领导要重点负责,专职人员要具体负责,政工团要协同负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配合、上下无缝对接的管理体系。要积极开展如“安全月活动”、“四不伤害”等系列的安全生产活动。
夯实“安全基础”的基石。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是夯实安全基础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要注重每年度“全全生产月”活动的与实施,重点强调活动的规定内容与自主选择的内容,同时积极推进“四不伤害”、“安全小指标竞赛”等活动。通过持续的宣传与实践,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在生产一线,必须严格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技术措施以及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
加强“安全培训考核”的力度。定期员工学习并掌握常用的安全知识,深入理解《安规》的内容。设置两道关卡来保障员工的安全知识水平与安全操作技能:一是新上岗员工的《安规》知识关,要严格进行岗前培训并通过考核;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关,无证不得上岗,确保持证上岗率达到百分之百。要重视培训的各个环节,如培训对象、内容、形式和效果等,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加强“事前预防控制”的力度。为了确保无发生,必须事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深入分析安全形势,找出防范的重点并针对性地开展检查。检查时要从严从细入手,不留死角,并持之以恒地查处违章行为。对于查出的安全隐患与苗头要进行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规范“安全秩序”的秩序。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单位的安全秩序良好时,生产便能顺利进行并带济效益的增长。相反,如果安全生产管理混乱无序、安全措施杂乱无章,那么就难以避免,生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质量、安全与进度以及其他工作的关系。众所周知,“安全为了生产、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一个没有规范的安全秩序的工作环境,其工作进度和质量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只有严格规范了现场的安全工作秩序,才能实现进度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