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修身之道》中提到,行善之人,福虽未至,但灾祸已远离其身;之人,祸虽未至,但福气已渐行渐远。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一个人若积极行善,尽管眼前尚未见到的显现,但灾难已经远离了他;而那些经常的人,即使目前尚未受到惩罚,他们的福气也正在悄然离他们远去。进一步来说,想要预知一个人是否有,只需观察他是否心怀善念、是否有至诚之心待人接物;而要预知其是否会有灾祸,则看他所行的即可。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都能反映出未来我们的吉凶祸福。所以说,我们的命运,其实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行为决定着我们的命运。
《了凡修身之道》的作者袁黄,是一个以身作则、日行一善、修福积德的楷模。他用自身的亲身经历以及所遇到的真实事例,以四封家书的形式告诫他的儿子及后世。告诫人们不要被“命运”所束缚,要自强不息,多行善事,广结,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袁了凡先生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无福转为有福,从病弱转为长寿的历程。
袁了凡先生,原名袁黄,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来自江苏省县。在他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为让他有谋生之道,让他放弃了科考之路,去学医。17岁时,他在慈云寺摆摊卖时遇到了孔先生这位神算世家的成员。孔先生详细推算了了凡先生的一生,包括科考成名的时间、、生死时间以及子嗣情况等,都一一应验。这也让了凡先生逐渐丧失了斗志和进取心,他彻底相信了命运的安排。
一次偶然的机会,了凡先生有幸拜访了云谷禅师。他向禅师请教了摆脱命运的方法。云谷禅师告诉他每日行善、反省自己。禅师的一本《功过格》激发了了凡先生的忏悔之心、行善之心和精进之心。他发誓先行3000善事以求登科第。一年后,了凡的科考成绩名列第一,而孔先生的预测是第三名。此后,了凡先生又成功中举人。从此以后,他更加坚信行善可以改变命运。
十年后,了凡先生完成了3000善事的誓言。他又在佛前忏悔并立誓再行3000善事以求子嗣。仅仅过了一年他的愿望便成真得一子名为天启。
此后了凡先生一直坚持日行一善即使孔先生预测他寿终在53岁的八月初十那天他却无病无痛地度过了。这使了凡先生深感人生的意义并决定将他这一生所经历的从甘于宿命到抗争宿命再到摆脱宿命的奋斗历程写下来以警醒后人这便是感动的《了凡修身之道》。
曾国藩读后将号改为‘涤生’并将其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之书。日本的稻盛和夫在读了《了凡修身之道》后领悟到人生并非只是物质的追求而是一场灵魂的修炼。
如今在物质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内心的欲望和焦虑也在不断增长如何从浮华之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呢?那就让我们学习袁了凡先生的做法每日积善行厚植福德相信命自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
最后愿与朋友们共勉愿我们都能在修行之路上不断前行掌握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