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中,关于普通话的推广与方言保护的争议日渐加剧。那么,近年来人们对方言的看法发生了哪些改变?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又该如何和谐共存呢?本栏目将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并选登读者的见解与建议。
本期话题:
在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背景下,我们应如何守护方言的独特魅力?
【市民的心声】
靳女士表示,方言作为最原始的母语,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语境,无需过度担忧其消亡。她虽在日常生活中与儿子使用普通话交流,但惊讶地发现儿子已能流利地说安阳方言。
曾先生在外地生活多年,但他的乡音始终未改,体现对方言的坚守。
市民则开始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教孩子普通话,还传承安阳方言。
刘斌市民则对当前教育环境中对方言的忽视表示担忧。他认为,一些学校禁止教师与学生在课外使用方言,这对方言的传承与使用无疑是一种。地方文化的传播大多依靠方言,方言的多样性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地域文化百花齐放的基石。
金女士则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方言的重要性。她认为,方言中蕴含特定的俗语、历史故事等,用普通话难以完全传达其深层含义。
【网友的观点】
网友“云卷云舒”认为,乡音应被珍视,普通话与方言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场合灵活使用。
网友“慢慢”强调南腔北调代表了各地的风土人情,是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若方言消失,其所承载的文化将无法再现。他主张在地方电视节目、影视作品中给予方言生存的空间。
网友“无字”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为例,这部用上海方言写成的长篇小说备受欢迎,证明了对方言传承保护的鼓励与支持。
网友“尘埃”表示,在参加老乡会时使用普通话,失去了老乡之间的亲切感,他认为方言不应被排斥。
在此,我们诚邀读者们积极参与互动话题栏目,共同探讨方言的保护与传承。
参与方式:
1. 邮件发送至:;
2. 扫描二维码,关注安阳网微信公众平台;
3. 关注《安阳日报》、安阳网的新浪、腾讯、微博,参与话题讨论;
5. 移动用户发送“DDSJB”到10658300订阅《大鼎手机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本期话题主持人:
版权所有:安阳日报、安阳日报新农村、安阳、安阳慈善、大鼎手机报的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安阳网发布。所有安阳网的原创信息以及论坛、博客等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如需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例如:“安阳网-安阳日报”。如有版权合作事宜,请联系我们:0372-256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