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汇演文案短句干净

2025-04-2610:03:45创业资讯0

春风轻拂,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漫步于故乡的田野间。耳边传来村头喇叭里播放的《春之曲》,我感受到了春耕的气息,思绪不禁飘回了六十年前。

昔日春耕时节,繁忙景象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清晨未过,田间地头便已是人声鼎沸。挑泥撒灰的人们、驱牛耕田的农夫、拉粪施肥的工人,以及清除杂草的劳动者们,他们用锄头和泥土奏响了春天的乐章。

太阳升起,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风声、歌声、鸟鸣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仿佛田园牧歌般的画卷展现在眼前。

我记忆犹新的是那片名为“十五引”的广袤耕地。清朝时期,这里曾是操兵舍,后来水军撤防,这里变成了一片荒芜的草地。1955年的春天,全村人齐心协力,共同开荒种粮,将其打造成了一个粮食仓库。

转眼到了1964年初春,社员们积极响应学雷锋的号召,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每个生产队都建有养猪场,而猪舍后的粪缸则是定期清理的重要部分。在“十五引”的南北两侧,建起了两个圆形粪池,用以蓄积粪便方便施肥。我父亲虽不善言辞,但却是干农活的好手。他了几位积极分子,连夜将粪缸中的粪便挑入粪池,以备农作物的肥料之需。

清晨四五点时,母亲准备了糁儿饼,我随她一同将食物送到“十五引”。月色朦胧中,我与星星作伴。到达现场时,我看到父亲和几位叔叔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们望着的粪池,互相打趣玩笑。父亲接过母亲手中的糁儿饼,分给了大家。

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机械已替代了昔日的人力挑肩扛。然而雷锋的精神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如同春天的种子般茁壮成长。

村里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残疾人、军烈属和困难户提供无偿服务。我曾看到一位小伙子开着电动车来到徐启明家的大棚旁帮忙维修设备。启明家的大棚经过精心的耕作整理,犹如沙雕艺术品般美丽。在小伙子修理完毕后,他接受了徐大爷递来的并谦虚地说:“作为志愿者这是我应该做的。”他还提醒在移栽西瓜苗时注意泥土的含水量。

吴英山虽然是个残疾人,但他的精神值得称赞。他的《春之曲》扇子舞曾获得市文化部门的表彰。虽然他的腿脚不便但仍然致力于村里的活动与支持工作。

在惊蛰的前一天下午村民们齐心协力地使用机械在吴英山的麦田上翻地、理清畦沟、疏通腰渠等劳作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徐的带领下他们还邀请了文师傅驾驶卡车为养鸡大户运送肥料。

夜色降临麦田上方的路灯亮起照亮了这片土地上的“游龙”。徐安慰着吴英山说:“活儿马上就要干完了。”而英山则拿出一箱牛奶和一盒面包表示感谢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

夜深了现代化的劳动方式仍在继续人们用充满活力的“春之曲”延续着前辈们代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徐其白于2025年3月26日撰写此文以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变迁与传承的雷锋精神故事。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