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学馆坐落于都市的繁华中心,其内有一处由石头砌成的庭院。此地的邻近之地有中山公园和植物园,只需大约五分钟的路程,我便可步行至植物园与厦门大学,而南普陀寺也坐落得如此之近,这为我寻找插花素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平日早晨,我钟爱登山之行。看到山上的树皮、树根,以及小溪边长满青苔的石头,我都会一一捡拾回家,将它们置于茶室内,作为插花时的灵感来源。几乎每天我都会插一盆花,因为插花的过程总能带给我无尽的乐趣,若有一天不进行创作,就会感觉生活中少了些什么。
时下的季节里,我常用到的花草有山杜鹃和石楠花。它们生长在附近的山上或是公园中,随处可见。石楠作为一种木本植物,其叶子红艳艳的,这个季节的花朵更是美不胜收。而蝴蝶兰则是在花市四季可见的鲜花。
在的插花艺术中,无论是禅意插花、文人插花,还是茶室插花等,花材的选择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木本枝条的修剪。我通常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修剪。例如,如果枝条的生长规律是直升的,我便会创作出直立式的插花作品;若其生长规律是倾斜的,则通常会创作出倾斜或平铺的造型。
《空谷幽兰》作品选用了蔷薇、蝴蝶兰、高山洋齿、春兰叶和树皮等花材,以手拉陶瓶为花器,采用“朴”的自然固定法。其诗句“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品的意境。
另一作品《孤》则以石楠花、风铃草和春兰叶为花材,使用广口瓶和“朴”的自然固定法。诗句“最间四月天,花红柳绿春满园,石楠花盛竟相放,孤芳自赏撒暗香。”则表达了一种孤独而又不失美丽的情感。
在花与器的搭配中,我有时会让花器承载枝条,有时则让枝条寻找合适的花器。我通常先为了器皿去寻找合适的枝条,再用“朴”的方式固定它们。这种方式比剑山固定更加简洁紧凑,做出来的作品也更加自然。
在我看来,“朴”的取材并不局限于树枝,石头、枯木等都可以使用。我喜欢为每一盘插花搭配几句诗词类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如宁静、悠远、洒脱和孤高等情感。我会研读一些诗词和佛禅的书籍,从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作品《偷得浮生半日闲》选用了杜鹃花、树根、春兰叶和绿石竹等花材,以陶罐为花器,同样采用“朴”的自然固定法。与之相配的诗句“朵朵杜鹃花,盈盈绿叶斜,翩翩香蝶落,缕缕映红霞。”为作品增添了几分诗意。
我非常欣赏这段话:“山河入画,杨柳杏花,长风千里远,细雨枯檐下。不择荣枯处,何分悲喜时;年年皆是此光景,杏花桃李一般春。”对于我们这些插花的人来说,不择荣枯、处世如花的生活态度才能让我们心境淡然,找到诗意的栖居方式。
(作者为枯山花道创始人,《花卉报》社版权所有。)如有转载或使用需求,请提前与本报联系并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