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下一句怎么接

2025-04-2611:48:17创业资讯0

成语“叶公好龙”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刘向在《新序·杂事五》中曾有记载:“叶公子高痴迷于龙,用钩子写龙,用凿子刻龙,屋室内的装饰也尽显龙的形象。一日天龙听闻叶公的痴迷之情,从天而降,窥视于窗,龙尾展于堂前。叶公初见时兴奋不已,但当其真正面对天龙时,却惊慌失色,失去了魂魄。这并非因为叶公不爱龙,而是他所爱的并非真正的龙,而是他想象中的龙。”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位君主常常宣扬自己“求贤若渴”。这一消息传开后,引起了远方的智者子张的注意。

子张,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虽然性格孤僻偏激,但却宽容大度,勤学好问。他信奉“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反对“执德不弘,信道不笃”,“言不忠信,行不笃敬”。

得知鲁君的求贤之事后,子张心生疑惑。他认为既然国君如此看重人才,何不亲自前往效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鲁国的路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等待了整整七天也未得到召见。原来鲁君的求贤之举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子张心生失望,决定离开前留给鲁君一个故事。他找到车夫,托其讲述“叶公好龙”的寓言故事后便离开了。

在楚国的叶邑,有一位名为沈诸梁的大夫人称叶公。他对龙的痴迷程度可谓登峰造极。他的宅院内处处可见龙的影子,无论是柱子、屋檐还是碗筷、床榻都刻有龙的图案。他逢人便谈龙,提笔就画龙堪称龙的信奉者。

叶公对龙的这份最终惊动了真龙。真龙降临叶公家时窗前却遭到叶公的惊慌失措和躲避。原来叶公所爱的并非真正的龙而是那些刻在墙上、画在纸上的龙是他心中幻想的模样。

鲁君听闻此故事后内心深感惭愧和懊悔。他终于明白自己就像叶公一样口头上说求贤却从未真正准备好接纳贤才。可惜的是当子张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远走高飞了只留下这个引人深思的故事。

这个故事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在敲击着我们的心灵告诫我们真正的喜爱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宣扬而是要敢于拥抱真实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常常将“喜欢”、“向往”挂在嘴边但当真正面对时是否能承受那份真实的分量?喜欢一件事物不能只爱它的光彩还要接受它的瑕疵;欣赏一个人不能只慕其才华还要包容其缺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自欺欺人的幻梦中。因此我们应该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喜爱而非只是空洞的言辞。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