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镇初级中学的沟通艺术——唐素佳的教育心得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时常能听到同事们谈及与家长沟通的困扰。这其中,原因固然众多,家长的文化背景差异大、教育理念不统一等都是常见问题。一旦沟通不畅,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会波及师生的情感关系。作为教师,尤其是班,我深知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呢?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我认为在学期初的一次家长会至关重要。为何要选择一个月后呢?因为这段时间足够让我们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及性格特点有初步了解。在家长会上,我们可以基于这些信息与家长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这样不仅能迅速拉近与家长的距离,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背景。
我们应注重家长会的形式和内容。会议的主题应围绕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展开。在会议中,我们不仅要传达本学期的教师任课情况、教学计划与思想,还要对可能出现的家校矛盾进行预判和沟通。比如,当学生犯错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当学校的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想法出现分歧时,如何换位思考。这些内容的讨论,都是为了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努力。
在家长会的形式上,我们应注重实效性和体验感。会议时间不宜过长,应尽量为家长着想。我们应避免在会议中直接批评学生,而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再逐步引入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会议结束后,我们可以留下一些时间供部分希望与老师深入交流的家长使用。这不仅能体现出教师的耐心与爱心,还能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感。
在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中,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要善于赞美和肯定。在与家长交流时,我们应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再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家长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也能避免因直接批评而引发的家校矛盾。
第二,要避免正面冲突。当与家长在沟通上出现分歧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化解矛盾,比如通过学生来传递信息、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间接沟通。
第三,要尊重家长的实际情况。对于农村的留守学生家庭,家长可能因生计忙碌而无法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理解家长的处境,无事不扰地尽量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四,要克服埋怨情绪。当家长反映学生问题时,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是埋怨和责备上。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是家校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好的沟通不仅能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还能让家长重新认识家校关系的重要性、缓解家校矛盾。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浅见和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学习、相互切磋、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