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什么的又什么又什么填空

2025-04-2612:46:22创业资讯0

景物描绘包各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细腻刻画。自然风光如花草树木、山川湖海,风云雷电,以及阴晴雨雪、日月星辰等;而人文景观则如亭台楼阁、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主要的表现手法为描写和叙述。在写作前要细心观察,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的特性,同时在描绘中融入情感与哲理。

一、描写自然景物时,应把握住景物的特色,包括色彩、形状、光泽以及动态和静态。借助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形容词和动词,生动地描绘出千变万化的景物,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1)西子湖畔的风雨极为温婉。风不敢肆意,总是轻柔地吹拂,仿佛害怕惊扰了林木;雨也不敢逞强,总是柔情地洒落,好似滋润着的花草。湖水的涟漪缓缓泛起,静悄悄地散去。湖波的荡漾声,如同恋人间的,轻得几乎听不清。这一切仿佛是调皮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接近堤岸,想要偷听些什么,然后发出一声美妙的叹息,最后又悄然退去。

1. 涟漪:形容水面上细微的波纹。

2.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谨慎的样子。

3. 蹑手蹑足:形容走路时脚步很轻的样子。

4. 曼妙:形容声音或动作优美动人。

“这些的姊妹”指的是湖边的花草树木等植物。本段从风的特点、雨的特点、湖水的特点以及湖波声的特点四个方面描绘了西湖的风景。其结构为并列式。

(2)阿里山以它独特的风景为人们所赞誉。这里古木参天,奇树茂密,包括有三千多年树龄的红桧等“神木”。它们枝繁叶茂,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风起时,树叶婆娑摇曳,犹如大海中的层层波浪。每当黄昏时刻,白云飘荡在山谷间,将山谷和树海掩映得若隐若现。站在主峰上,远眺脚下,犹如置身仙山之中。在观日楼看日出更是壮观,随着天空的变化,墨绿的群山逐渐清晰起来,最终朝阳蓦然升起,洒下金色光芒。

2. 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正确的汉字为“奇树异木”、“若隐若现”。

3. 这一段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的形式。

4. 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四点:第一点至“汇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描述了阿里山的树木;第二点至“发出阵阵涛声”描述了微风中的树叶;第三点至“犹如置身海上仙山之中”描述了黄昏时的山谷和树海;最后一点描述了观日楼的日出景色。

5. 这则短文的标题可以是“阿里山的风光”。

(3)天上的云形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般轻盈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般整齐排列;有的像羊群般来来去去;还有的像大棉絮或峰峦、雄狮、奔马等形状。这些云不仅美化了天空,有时也会带来阴森的氛围。云的变化常常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因此人们常说云是天气的“招牌”。

2. 解释词语:

①姿态万千:云的形态千变万化。具体来说,从“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到“像奔马……”都是在描述云的形态变化。

②变化无常:云的状态没有规律地变化。从“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到“一霎间却是乌云密布”都在说明云的变化无常。

3. 在文中适当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招牌”上加引号是因为在这里“招牌”并非其本意,而是用来比喻天上的云能预示天气变化的作用。这里的“招牌”指的是标志或征兆的意思。

5. 本段可以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开头至“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描述云的美丽与多变;第二层为“一霎间却是乌云密布”至“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描述云与天气的关系;第三层为最后一句或两句,总结上文。三层之间的关系是总—分—总的关系。

6. 本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即描述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的特点。

7. 本段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和排比。

8. 作文示例(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