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害群之马
【含义】原意指那些对马群有害的劣质马匹,用来形容对整体、团队、社会秩序等造成不良影响的人。这类人往往违背集体的原则,妨碍整体的和谐发展。
【成语溯源】源于《庄子·徐无鬼》篇章中,黄帝登临具茨山寻访大隗的途中,曾向牧马童子问路。童子不仅指明路径,还以牧马为喻,指出治理天下需去除那些“害群之马”。
【成语故事新编】在远古华夏大地上,黄帝立志统一各部族,建立和平繁荣的。一日,他决定亲自前往具茨山拜访隐居的大隗贤者。在行进途中,黄帝一行人遭遇了山林迷雾的困扰,难以辨认方向。
他们听到了一阵清脆的哨声和马鸣。寻声望去,他们发现了一个正在放马的牧童。这小童穿着简朴的衣裳,与自然融为一体。黄帝上前问路,小牧童便指明了通往大隗居所的道路。
在交流中,黄帝询问牧童治理天下的方法。小牧童回答说:“治理天下如同放马,需要除去那些扰乱马群的劣马。”他解释道,这些“害群之马”对马群和谐构成威胁,而治理天下也应去除那些秩序、利益的人。
黄帝听后深感领悟,与大隗交流时也分享了这一经历。大隗听后称赞小牧童虽年幼却智慧非凡。
此后,黄帝在部落中大力推行贤能之士的选拔,并警惕那些可能危害集体利益的人。在黄帝的治理下,部落逐渐繁荣昌盛,实现了华夏的统一。
自此,“害群之马”这一成语被广泛使用,用以形容那些集体和谐、影响团队发展的人。它提醒人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负面因素,保持集体的纯净与和谐,以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成语故事结语】历史长河中,“害群之马”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经验之谈。它提醒着我们,在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警觉,远离那些可能带来不良影响的人和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