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老师”的角色在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中崭露头角,引发了语文教师陈凤的感慨:“孩子们对写作的期待值,在有了‘机器人老师’后反而有所提升。”
那么,“机器人老师”究竟能做什么呢?它能够批改作文,即时反馈,将学生的写作亮点与问题以大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得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一目了然。
在产品设计师、厦门笔杆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成硕看来,这不仅仅关乎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否让每个孩子真正被看见。成硕在创业前,在一家大型制造企业运用人工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产品的大规模个性化生产。
进入教育行业后,他发现传统的学校教育多采用“批量传授”的模式,一位老师面对众多学生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于是,成硕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AI技术来推动教育的个性化发展。
在与众多中小学教师的长期交流中,成硕发现语文作文批改的工作量最大,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也最为明显。作文没有标准答案,老师除了要打分,还需要圈出好词好句,写出针对性评语。
于是,成硕及其团队基于生成式AI技术,打造了智能作文教学平台。通过拍照上传作文内容,AI能够进行智能批改,老师则负责最后的校对完善工作。这种方式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时间,使老师有更多时间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讲解。
陈凤老师表示,以前她花费大量时间找错别字,现在AI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她。成硕回忆道,有一次老师使用智能作文教学平台后,一个课间就能完成批改,当天就可以进行讲评。通过AI系统的分析,老师们发现学生们普遍不知道如何描写心理变化,于是在课堂上针对心理描写进行了重点讲解。
智能作文教学平台通过AI的量化分析,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分数、字数、写作特点的作文情况。育才小学的菊老师表示,AI分析出的大数据对她的教学有指导意义,可以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辅导。
这一切的高效精准离不开海量的数据基础和AI的能力。成硕介绍说,他们搜集了大量学生原稿作文和教师评语,结合多个中文语料库和写作技法检测规则库,构建了作文知识库。当学生作文拍照上传后,借助飞桨的文字识别开发套件PaddleOCR,能快速识别照片中的文字并转换为数据,评分系统则能在文章结构、方法技巧等方面打分,并给出针对性的作文评语。
在厦门市海沧区育才小学校长河看来,AI批改作文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套智能批改系统融合了“情感计算”,不仅能识别文字中的情感色彩,还在评语中加入鼓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评语中找到共鸣。
《教育现代化2035》中明确提出要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如今AI技术正在加速这种变革的步伐。它不仅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更以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它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成长动力所在。
对于有人问及的“这样的AI产品会取代老师吗?”的问题时,成硕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他表示教育本质上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回归到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并利用技术的力量实现因材施教是AI的真正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