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观后感200字

2025-04-2616:15:54创业资讯0

一、课程引入

环节一:播放音乐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请同学们静心聆听并注视歌词,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随后简述个人感受。

二、文学知识学习

环节二:作者介绍

了解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来自辽宁省昌图,是一位现代作家。他的散文作品如《默尔格勒河》和《风从草原来》等,以及小说作品如《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等都是文学领域的瑰宝。

环节三:背景介绍

通过PPT展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悲痛和惨状,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请同学们了解,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东北、流离失所的惨状。在这样的背景下,端木蕻良怀着深厚的情感写下了《土地的誓言》。

环节四:重点字词讲解

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处理和讲解,确保同学们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三、课文探究活动

环节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段落内容。如:“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热浪翻滚,“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甚至牺牲。

环节二:理解标题及誓言内容

标题的理解应定位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在文中找出作者面对土地所发的誓言,如“我”一定会回去,“我”愿为故乡付出一切等。

环节三:分析作者情感

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因失去故乡而产生的忧伤与愤怒,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为故乡而战斗甚至牺牲的坚定信念。

四、语言品析及赏析

环节一:理解“泛滥”一词的用法

“泛滥”一词在这里是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环节二:解读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

对于“红熟的浆液”的喻指,应理解为作者内心深处如同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则表达了昔日的欢笑已不复存在,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环节三:赏析艺术特色

课文运用了呼告、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与眷念。通过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画面,展现了东北大地的美丽。在人称的运用上,先用第三人称“她”,后改为第二人称“你”,增强了抒情的强烈效果。

五、教学实践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反复大声的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赏析句子时,采用原始朗读、赏析后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情感,提高朗读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感受和见解。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