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有三大核心要素,那就是品德、健康与学业。
在必须做出选择的情况下,我们应当首选品德。若要排序,那么品德之后紧随的是健康,最后才是学业成绩。
在任何情境下,拥有良好品德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路,遇到困难时有人相助,人生得以平安无忧。即使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若品德不佳,他们可能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如果再配以知识,那更是潜在的巨大祸患。
一个健壮的人,拥有良好的体力,能够自给自足,生活自然没有问题。若品德优秀却身体不健康,这将会限制个人能力的发挥,影响生活质量,人生成就也会因此大打折扣。
学习优秀,掌握知识,具备技能,无疑会为生活增添色彩。若一个人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却学业不精,缺乏知识和技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人生的宽度、厚度和高度,难以实现卓越的人生理想。
实际上,这三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可以兼得。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这三者兼备。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无法达到如此理想的状况,家长和教师们时常需要在这些要素中进行选择和排序。这是真实的生活写照。对于那些正在教育培养中的家长以及身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们,对此会有深刻而真切的体会。
如今的社会中,学习的地位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孩子们很少参与体育锻炼,整体体质与曾经连温饱都成问题的那一代相比并不占优,甚至可能还要差一些。
思想品质的教育也亟待加强。孩子们对于学习的目的感到迷茫,目标模糊,缺乏内在动力,被动学习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进而又影响了他们的健康。
学生近视率上升、抑郁病例增多、校园霸凌事件频发,甚至有学生因无法承受沉重的学业压力而选择极端的应对方式等,都在提醒我们需要在品德、健康和学业成绩之间进行选择和排序。
我们应该同时注重品德、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培养,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无法兼得时,我们应该将品德置于优先位置。培养出品德过关的孩子,应当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