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闻快报
作者 张峥 边雪
XXXX年4月29日午后,长沙城多处天色突然从白天变得“黑夜”,狂风暴雨大作。
当天,长沙遭遇了强对流天气的影响。微博@湖南天气发布消息称,长沙的岳麓区、宁乡市等地在当日12时左右迎来强风暴雨,大风暴雨来袭导致天空不时有冰雹飘落,能见度显著降低。湖南天气部门温馨提示市民注意避开低洼积水路段,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此次长沙的“秒变天黑”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目睹者纷纷表示,今天的长沙有种电影《后天》的即视感。气象专家解释说,这并非什么末日降临的征兆,而是由于乌云密布、云层过厚导致阳光无法穿透,加之云层里水汽积聚,从而形成了天空变黑的景象。
此前,长沙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预警信号,预计未来数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并伴随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知名气象科普博主“中气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冷暖空气的对峙激烈,深对流活动加强,天气也会变得更加激烈。
湖南省气象台预计,在接下来的两天内,湖南省内将有一次强降雨、强对流天气过程。其中,29日至30日白天,湘中、湘南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30日晚开始,全省自北向南转为多云天气。未来十天,湖南雨日雨量整体偏多。
面对如此频繁的强对流天气,我国应当如何应对?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强对流天气的精密监测需要常规地面观测、重要天气预报以及目击者或气象的报告等多方面的数据支持。他还提到我国正在布网建设的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和相控阵多普勒天气雷达等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能力和定量降水估测精度。
周兵还强调了、应急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在应对强对流天气灾害中的共同责任。他表示,需要完善主导、部门联动机制和社会积极参与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和全社会风险意识的培养;通过发展智能强对流预警客观支撑系统来提升精准预警和风险预警能力等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科技引擎的助力下,我们还需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如完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系统、发展智能预警客观支撑系统以及优化预警快速发布系统等措施都能有效提升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