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颠倒的幽默说说

2025-04-2618:21:06创业资讯0

生活中的许多人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睡眠问题,其中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白天感到昏昏欲睡,而到了夜晚该休息的时候却难以入眠,人们常称之为“睡眠颠倒”。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经常卧床的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帕金森病患者以及那些需要轮班工作的年轻人群中。这种睡眠障碍被称作昼夜节律睡眠障碍。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发展出了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功能。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们与自然昼夜交替大致同步的生理活动周期性变化,形成了外因性的“昼夜节律功能”,以及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发生生命现象的变化,形成了内因性的“生物钟调控功能”。这两个因素对我们的觉醒和睡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昼夜节律系统发生变化,或者个体的躯体环境、社交与工作时间表与内源性昼夜节律(即生物钟)出现错位,又或者患者对昼夜变化的光线刺激反应能力发生改变,就可能导致睡眠障碍的发生。

昼夜节律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就是患者在想要入睡且需要睡眠的时候无法入眠,而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却出现嗜睡现象。相对应地,他们在不该醒来的时刻却醒来了,因此患者经常主诉夜间失眠或白天过度嗜睡。这种睡眠障碍可以细分为五种类型:睡眠时相延迟型、睡眠时相提前型、轮班工作型、不规则型和非24小时型。

1. 睡眠时相延迟型

这种类型的患者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主睡眠时间段会出现后移(通常超过两小时),导致入睡和觉醒时间延迟。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入睡困难,但一旦入睡,其睡眠的质量和结构并无明显异常。他们的主要问题是无法按照社会环境的要求就寝和起床,入睡晚和起床晚是其主要的临床特征。

对于这种类型的治疗方法包括:

(1)时间疗法:这是一种行为疗法,通过系统的延迟时间,每天递延三小时,使一天的睡眠-觉醒周期达到27小时,直至达到期望的时间。患者应尽量避免环境中与自然时间相关的提示。

(2)光疗:早晨的亮光可以对人的生物节律时相产生影响,而傍晚避免亮光可能有助于提前睡眠时相。

(3)口服褪黑素治疗:褪黑素的受光线调节,使用褪黑素可以使睡眠时相显著提前。

2. 睡眠时相提前型

这种类型的患者其睡眠-觉醒时间早于期望或常规的时间数小时,主要表现为早睡和早醒。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治疗方式包括时间疗法和光疗等。

3. 轮班工作型

这种类型的睡眠障碍与轮班工作时间表相关,指在非正常的工作时间出现失眠或在不该困倦的时候过度困倦。患者通常有在早上8点至下午6点的正常日间窗口外工作的历史,特别是在晚上工作时容易过度困倦,且在家中时睡眠明显紊乱。当患者恢复到日间工作时间表时,症状会消失。

这种病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如果持续不断,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其治疗不仅需要加康咨询和教育,褪黑素也可以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专家介绍】

贾凯,沈阳市安宁医院七疗区科,副医师。从事临床工作30年,专长于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老年性睡眠障碍及精神障碍等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