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观后感500字

2025-04-2620:06:09创业资讯0

张咸通论太极拳之精义

在《太极拳法精要》一书中,西安武缘聚的张咸通有着深入的阐述:“站立之姿犹如精确的衡量工具,动作犹如车轮般流转自如。以中正平稳的身法,辅以圆润自然的动作,形成太极拳的独特形态。”

书中详细解析了太极拳的拳架形态、运动规律以及行拳走架的要求。对于常出现的“双重则滞”、功不等练习误区也有所提及。

一、“立如平准,活似车轮”,此言意指太极拳需保持身法中正,动作圆润流畅。身形安舒,内心平静,气息沉于,胸虚腹实,整体表现如同一架精准的天平,不偏不倚,尾闾中正直通头顶,百会穴虚领劲道,这便是太极拳的规范要求。要求习练者遵循自然规律,法规自洽。

二、“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这句话阐述了太极拳的劲道运用之妙。偏沉并非对抗与抵触,而是随对方的沉劲而发劲。而双重则会导致动作滞涩,习练者需避免双足被地心引力束缚,形意应当半实半虚,劲道应对五五开,不丢不顶。内劲的运用需有分寸感,手足协调,周身一家,一动无有不动,如车轮般转动。

三、对于那些练习多年却无法灵活运用太极拳的习武者而言,“功不”是主要原因。进步缓慢往往是因为不得要领。习武者应多加练习与领悟,掌握其内在的道理。与人对练时,应随对方的柔劲而柔化,随对方的刚劲而黏贴逼近。关键在于顺应对方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策略。

四、太极拳的修炼离不开“双重”的理解与避免。“双重”既包括外在拳形的重复,也包括内在拳理的误解。正确的运用是“一阴一阳是为拳”,以及“拳打一阴一阳”的法则。这是自身攻防机制的体现,要求习练者明白阴阳、虚实、开合的相互关系,内外相随,方可称为明拳术者。

总结而言,太极拳的开宗之本在于动静、阴阳、虚实、开合的理论。它是指导太极拳在行拳走架中追求平衡的运动过程,也是习练者在太极拳运动中寻找、校正平衡的过程。太极拳的粘走相生,阴阳相济,都是其表现过程,唯有遵循太极的本意,方能灵活运用其中。

西安武缘聚的张咸通以此为鉴,愿诸位同道共勉之。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