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辞旧日,每月雅称说。
十二个月份的别称各有其意,让人在平凡的岁月中感受古人的浪漫与智慧。
一月
一月,又称孟春、柳月、端月。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描述了正月的热闹景象,称之为元旦,也即新年。而秦朝为避讳,将正月改称为端月。柳枝在此时开始发芽,故一月也被称为柳月。
二月
二月为仲春,亦称如月、杏月。在古诗中,“二月为如”,表示万物相随而出。红杏花开,使得二月有了别称“杏月”。因二月为春的季节中段,故也常被称为春半。
三月
三月是春季的末尾,因此被称为季春、桃月。桃花盛开时,三月又有了“桃月”之称。桃花随流水飘落,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四月
四月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因此称为麦月。四月也常被称为槐月,因为此时槐树盛开黄白色的花瓣儿。而从季节气候而言,四月为梅雨季,所以也被称为梅月。
五月
五月为夏季的开始,又称仲夏、蒲月。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人们常在此日悬挂菖蒲叶和艾叶以驱邪,因此五月也被称为蒲月。五月还有皋月、盛夏等别称。
六月
六月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因此常被称为荷月或伏月。在这个酷热的季节里,只有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给人带来一丝清凉。
七月
七月是秋季的开始,因此称为孟秋、瓜月。此时正是瓜果成熟的时候,所以也常被称为瓜月。七夕节也在这个月份,人们仰望秋月、祈求幸福。
八月
八月是中秋之际,此时桂花盛开,故又称桂月。《易经》中也有“阳大盛”之说,因此八月也被称为壮月。乡间山歌里唱道:“八月里来桂花香”,这也让八月更加富有诗意。
九月
九月是秋季的末尾,菊花傲立秋霜之中,因此也被称为菊月。《礼记》中也有关于九月的记载和描述。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享受丰收喜悦的时刻。
十月
十月为秋季与冬季的过渡期,因此称为孟冬、阳月等。此时天气渐冷,露水渐多,“十月”由此而来。“十月”之景如同清霜渐浓中的一朵尚未开放时充满希望的时光记录下诗人和众多对世界美好的观察者的感触与留恋。
十一月
十一月被古人称为畅月。《礼记》中说:“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丰收的喜悦和温暖的家庭氛围。十一月还被称为葭月和仲冬等别称。这个季节虽然寒冷但也不乏温馨与喜悦之情让人留恋其中不愿离去。
十二月
到了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十二月也就是腊月被视为一年之终了的时间节点上。《史记》中有记载说腊者祭先祖之说这个月份也是古代冬季祭祖的时节因而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故称岁杪之辞述说着冬天的冷与热一年即将过去岁末寒夜漫长中的一份守望与期待之情由此传递给了新的一年……在时间的流转中人们将每一个月的别称传承下来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不平凡的诗意和情感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在四季轮回中感受古人的浪漫与智慧不断追寻人生的真谛与意义让岁月见证了生活的美好与情感的传承也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充实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