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重视孝道文化,将其视为的传统美德。在古代的儒家经典《孝经》中,详尽地阐述了孝道和孝治思想,其作者据传为孔子。
一、身体源于父母,需倍加珍重
人的身体与毛发,均源自父母的赐予。我们不敢让它们受到任何的与损害,因为这是我们实践孝道的起点。
二、孝道乃天地常性,人间正道
孝道,如天地间的法则一般,是人们应当遵循的。换句话说,行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一环。
三、亲爱父母,推己及人
那些亲爱自己父母的人,自然不会对别人的父母心怀厌恶;那些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对别人的父母傲慢无礼。曾子认为,行孝不仅是对父母的敬爱,更应时刻铭记于心,“君子每一步都不敢忘记父母,每一言都不敢忘却对父母的孝敬。”
四、人贵于天地间,孝道为首
在天地之间的所有生命中,人类被赋予了最高的尊贵地位。而在人的所有德行中,没有比孝道更为重要的了。
五、孝道三步曲:始于亲,终于身
行孝,从侍奉亲生父母开始,以报效为中间环节,最终的目标是成就自身。这正是曾子对于孝道的理解与划分。他还提出了“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的三种等级的孝道观念。
六、君子处世之道
作为君子,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时,应考虑如何竭尽忠诚;在处理自己的事务时,应考虑是否有过失并如何改正。他们应顺从美好的事物,纠正错误的行为。这样的态度使得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七、孝子侍亲之五心
孝子对待父母,平时应充满敬意;供养时,应使父母感到快乐;父母生病时,应心怀忧虑;为父母治丧时,应尽显哀痛;祭祀时,应严肃庄重。这五心皆备,才是真正的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