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不太好是什么体验

2025-04-2706:52:24创业资讯0

听力丧失:当代青年的隐形负担?

当听力不再清晰时……

大家在交谈时常需要对方重复、常常将手机或电视音量调至最大、甚至时常错过门铃或电话铃声——这是听力不佳的体验吗?

很多人会认为“耳背”是老年人的标志,但现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面临听力下降的问题。

《生命》深度解析

《生命》特别邀请了北京医院的耳鼻喉科医师宋海涛及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耳聋耳鸣门诊医师高留华,两位专家一同探讨了年轻人群中听力受损的现象及其成因,并给出了一些保护听力的建议。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陷入听力危机

世界卫生的统计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的12至35岁人口面临失去听力的风险。Talker Research对2000人展开的调查发现,有35%的受访者因“听不清”而在社交场合中被边缘化,这一感受在90后和00后中尤为明显。法国听力中心的研究表明,70%的17至28岁年轻人存在耳鸣问题。而在韩国首尔大学医院的研究中,更是发现17%的青少年出现了噪音性耳聋。尽管我国没有详尽的统计数据,但临床数据显示,耳鸣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中青年患者占比高达三分之二。

年轻人为何听力受损?

高留华医师指出,老年人的听力下降大多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功能减退以及慢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所致的供血不足。但年轻人的听力受损则主要与现活方式紧密相关。

首先是长时间戴耳机。很多人在乘坐公交或地铁时喜欢佩戴耳机看视频或听音乐,有时甚至在睡眠时也不愿取下。当身处嘈杂环境中时,过大的音量会对听毛细胞造成损害,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耳朵疼痛、耳鸣、听力受损等问题。

其次是压力过大。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紧张和焦虑情绪下,会影响大脑及听觉的供血供氧,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从而引发耳鸣和听力下降。再者是经常熬夜。很多年轻的耳鸣和耳聋患者在患病前都有一段时间的过度疲劳期。

如何自测听力健康?

宋海涛医师提醒大家,常规体检中通常不包含详细的听力检查。当人们发现自己在安静或平常状态下有耳鸣现象、经常要求别人重复说话内容、需要调高手机或电视音量时,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临床中,突发耳鸣和耳聋的病例并不少见。自检及互检听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表声检测法:在安静室内堵上一只耳朵,用另一只耳朵听秒针的声音。如果能听到,则表示听力正常;若需缩短距离才能听到,则可能表示听力有所下降。

语声检测法:在安静室内相距6米远,用气声说话让被检测者听。如果能听清则为正常;若需缩短距离才能听清,则可能表示听力有所降低。

保护听力的四个生活细节

听力损伤往往具有不可逆性,因为听毛细胞没有再生能力。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来保护我们的听力:

1. 注意耳朵卫生:保持耳道干燥,不要频繁掏耳朵。如果耵聍过多影响听力,可以定期到医院进行清理。

2. 戴耳机的“60-60-60”原则:无论使用何种耳机,都要注意音量不要超过总音量的60%,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切忌戴着耳机睡觉。

3. 注意擤鼻方式:擤鼻时不要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以防止带有细菌和病毒的物被压送至中耳,造成听力损害。

4. 定期做听力检查:普通人应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特殊行业的工作人员如建筑工人、所工作者等建议每年检查两次。

通过关注这些细节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听力健康。希望大家对听力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