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Autumn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行走世间,内心自在安然,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己。
人的生命分为两半,前半生播种、生根、发芽,后半生则收获、沉淀、贮藏。
人到中年,经历诸多风雨,方能领悟人生的真谛:不过是“拿得起,放得下”六个字而已。
前半生锐气初露,后半生和光同尘
人生仿佛是一场旅程,上半场我们充满干劲和期待,不畏艰难险阻;下半场则需要学会释然,抓住真正的价值。
年少时,我们都是孙大圣,锋芒毕露,;而随着岁月流逝,我们逐渐变成沙僧,温和内敛,云淡风轻。
50岁的高晓松在《半生倏忽而过》中写道,经历过的风雨已经弥补了心中的洞隙,过去累积的困扰也逐渐被时光冲淡。
曾经的浪子走到人生后半程,终于与岁月和解。面对调侃,他淡然一笑,不再轻狂。
钱钟书回顾自己的前半生时曾感慨:“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愚妄。”随着成长,我们学会了内敛和沉默,与曾经的一切和解。
前半生奔波四方,后半生陪伴家人
费玉清在宣布退出娱乐圈时提到,当双亲离世后,绚丽的舞台再也无法给他带来内心的安慰。他深感遗憾地发现自己在事业忙碌中忽略了家庭的陪伴。在生命的马拉松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最应该珍惜的——家人的陪伴。真正的成功并非外在的财富积累,而是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
前半生挥斥方遒,后半生珍爱健康
生活中很多中年人为了工作牺牲健康。频繁的加班熬夜换来的或许是一时的成功和家庭的繁荣但健康一旦透支便难以挽回。有时只有病痛和死亡才能让我们真正觉醒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在于珍惜健康而非金钱名利。所以无论何时都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衡。
前半生追求繁复生活后半生学会做减法
弘一曾阅尽繁华但最终选择清贫的佛门生活一箪食一豆羹的生活自得其乐。人生到了一定阶段需要学会做减法给自己留出独处的空间舍弃多余的欲望和执念。生命中的繁杂终将化作简单的幸福学会做减法才是人生下半场最应学习的智慧。
前半生无畏拿得起后半生智慧放得下
如于丹所说:“我们用整个前半生去拿起需要用全部的后半生去放下。”生命中的每一份努力都值得尊重而放下的勇气则是智慧的体现。只有真正懂得放下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无论前半生的鸿鹄志还是后半生的燕雀情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悟。笑言“一蓑烟雨任平生”才是最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