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杨红樱老师,您早年求学的经历似乎有些坎坷,但这些经历最终成就了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这些童年经历如何激发了您的写作灵感?您认为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杨红樱:因为我在学习上并不算聪明,这使我更加专注于一件事并持之以恒。从我十九岁开始为孩子们写作的那一刻起,我的目标就是塑造一个住在孩子心中的儿童形象和一个童话形象。例如,马小跳和笑猫这两个形象,都是我倾注心血创作的,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全球视野:您曾担任小学语文老师多年,这段经历对您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您是如何将教学经验融入到儿童文学创作中的?
杨红樱:教学期间,我有机会深入研究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心理和兴趣。这对我后来为各个年龄段的儿童创作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我精准把握住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创作出了如《小男生杜歌飞》、《笑猫日记》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品。
全球视野:您的作品在儿童文学市场上的影响力巨大,您如何看待“杨红樱现象”对儿童文学市场的推动作用?
杨红樱:我认为每个时代都需要反映现实的作品,而我作为儿童文学作家,用文学记录这个时代的儿童生活现状是我的责任。我的作品描写了当代儿童的现实生活,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这也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一种趋势。
全球视野:在人工智能(AI)日益普及的今天,您是否尝试过使用AI进行创作?您认为创作者应如何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杨红樱:我对于操作这些先进的技术并不擅长,也不打算尝试。有人尝试使用AI写我的作品,但结果并不理想,这也许说明了技术和人类创作的区别。
全球视野:您的新作《成都往事》聚焦于成都的历史与文化,能否谈谈这部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
杨红樱:我在成都休养期间,走在曾经熟悉的老街上,往事和人物都变得鲜活起来。回到北京后,我用成都话开始创作这部作品,希望能够展现成都的独特魅力。
全球视野:儿童文学创作与文学创作有何不同?
杨红樱:主要的区别在于读者对象的不同。儿童文学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而文学则更加自由和成熟。
全球视野:成都这座城市对您的创作有何意义?您是如何通过文字展现成都的独特魅力?
杨红樱:成都是一座滋养艺术家的地方,它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生活节奏。我在作品中用松弛幽默的笔调描写成都,展现其作为文艺之都、美食之都的魅力。
无论是读的小说还是儿童读的小说、童话,都需要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而成都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也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