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XXX
近期,我在社交媒体上注意到一位名为@王南皓的博主的视频,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一位高中生,他借由视频平台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对于家庭教育、学习以及成长的独特见解,为我们带来不少思考与启发。
在这段视频中,@王南皓表达了他的经历与思考:即使我们在家中和孩子进行多次的交流和指导,也经常是家长无数句的话变成了“耳旁风”。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你们大人讲了99%的话,我们都当成耳旁风了!但是你好不好奇,那1%我们到底是怎么听进去的。”这段话点醒了我,关于教育的思考与行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呢?
@王南皓举了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关于读书的,他小时候对读书提不起兴趣,但后来因朋友的影响逐渐喜欢上读书。第二个是关于学习的,他通过游泳的例子分享了影响自己行动的重要性。最后则是关于成长的例子,他在人际关系中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三个例子让我们意识到,父母教育孩子时需要关注的影响力并不在于口头的长篇大论,而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和影响。因为教育不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而是扎扎实实地去行动。能影响一个孩子的,不是父母说了什么,而是父母做了什么。这恰恰体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需先成为方法本身,才能给予孩子答案的道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许多家长都会感到无助。比如担心孩子不听劝、不认真学习等。但很多时候,我们纵容自己熬夜、玩游戏、吃垃圾食品等不良习惯,却要求孩子要一板一眼地生活。这种浮于表面的方式在孩子那里收效甚微。父母应意识到:世界上的无效努力之一就是对孩子滔滔不绝地讲道理。只讲道理的沟通模式还可能亲子感情。
更深入一点讲,我们不难发现:改变孩子之前要先改变自己。《正面》一书中也提到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远胜于言语教育。就像何妈妈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了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一样,最好的教育方式是父母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引导孩子。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本领的父母呢?我认为首先要有学问、有方法、有韧性。我们需要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我们需要有抗压抗挫的能力,情绪稳定。当我们做到了这些,就能很好地纾解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
我相信内心强大的父母养不出脆弱的小孩。作家鲁道夫在《父母:挑战》中指出:“大多数父母不采取实际行动,不去思考,只唠叨个没完。”如果我们能少一些言语上的规劝,多一些实际行动上的影响,那么我们就能像太阳一样照亮孩子的一生。
要想让孩子变好,父母首先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吧!与家长们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