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联璧最早发现于哪里

2025-04-2711:22:46创业资讯0

图片资料:凌家滩遗址的航拍图。张长军摄

中新社合肥讯(张强 通讯员 过其保)安徽凌家滩遗址的玉双联璧被揭露为北京冬奥会奖牌背面的设计灵感来源,这一消息令凌家滩遗址的首任考古领队张敬国倍感自豪与荣耀。因为这块玉双联璧正是他亲手挖掘发现的珍宝。

凌家滩遗址,坐落在中徽省含山县境内,占地面积达到220万平方米。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中心聚落遗址,距今已有5800至5300年的历史,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该遗址作为长江流域五大区域中心聚落之一,已被纳入新一轮的“文明探源研究课题”,并成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自1987年开始发掘至今,凌家滩遗址共进行了13次发掘工作,总发掘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出土了超过3000件文物。其中,玉器约有1200件,涵盖了人形、龙形、虎形、璧形以及原始八卦图等丰富的形态。

张敬国介绍说,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璧体型虽小,却体现了原始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念。玉双联璧蕴“中”的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寓意着平安与祥和。这也符合自古以来的“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观念。

凌家滩的玉石文化在文化中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是独有的特色。张敬国认为,凌家滩遗址的发现可能将文明的历史推至5300年前。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凌家滩遗址已经显现出初级城市的“规划”特征。

依山临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玉矿资源为凌家滩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土壤。其地理位置位于南北东西的交汇地带,经济文化交流在这里碰撞出了文明的火花。考古发现表明,凌家滩遗址已经开始进行稻作农业,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据地质专家的分析,凌家滩地层留下了洪水的痕迹,这或许意味着凌家滩文明曾因洪水而衰落。部分凌家滩先民可能顺着长江进入江苏、浙江一带,发展出了良渚文化,良渚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中仍能看到凌家滩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凌家滩遗址是第一个按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演变具有突出的价值。对于研究古代、原始、历法制度等起源以及制造技术、工艺美学、城市建设、龙凤文化等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张敬国举例说,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器以玉礼器为主,这些玉礼器是身份、地位、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当时凌家滩已经拥有了制玉机械——半自动制式砣具,线切、片切等玉器切割工艺至今仍在沿用。

凌家滩遗址还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周围分布着数个小聚落,形成了“众星拱月式”的社会结构,这表明凌家滩已步入文明社会。

当前,考古人员正在对凌家滩遗址中的大型红陶块堆积区进行发掘工作。张敬国透露:“这片区域的规模宏大,预计是一座大型宫殿或神庙建筑。”

随着壬寅虎年春节的到来,因北京冬奥会奖牌与凌家滩文化的紧密联系,刚刚试运行的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了热门景点。游客络绎不绝,掀起了“考古研学游”的热潮。

据了解,安徽省正努力将凌家滩遗址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目前,凌家滩考古大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这一古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将持续进行下去。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