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之秘,诚言探语》
本文非原创,但由我重新编排,分享与大家。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小学时期的写作“秘籍”其实与学习物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怎么说呢?
想当年,我们学习比喻句时,多写多练就能得高分;当深入学习成语时,巧妙地使用成语也是得高分的捷径;至于学习排比句时,多次使用排比句自然也能收获高分。
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如果能在作文中适当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哪怕是自创的,有时也会被当作范文来展示。
这个重要的“秘诀”,我直到大学毕业才真正领悟。
记得小时候,写日记、写作文一直是我的噩梦。
刚开始写作文时,我还能胡编乱造几句。但是当老师一再要求我们以同一主题多次“升华”时,我就有些招架不住了。
尤其是那个《我的老师》的命题作文,我印象中每学期至少要写一次。而且每次都要写出新意,表达出真实的感情。
久而久之,当我们赞美老师时,真的变得词穷了。
有时候我们只能“发挥想象力”,硬着头皮写下去。
如今看来,那些作文用今天的话来说,或许可以叫《我的“特别”老师》。
更令人称奇的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喜欢用整整45分钟的时间,去朗读那些情感真挚的范文。
我一直好奇,她在朗读时是否真的不会感到尴尬……
但说到底,人物作文还算得上是比较容易的。更让我头疼的是议论文。
议论文讲究中心明确、观点鲜明、逻辑连贯。然而对于深谙“中庸之道”的我来说,写这类作文时要么跑题了,要么说了半天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以至于后来,老师都不愿意给我写评语了,只是简单地写个“阅”,然后根据卷面整洁程度随机给分。
我虽然作文写得一般般,但班里总有语文学霸。他们写出的句子如“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般神采飞扬。
如今的小学生优秀作文,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作文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些作文语言生动、刻画细致,更像是现代诗。别说小学生了,就连大学生也未必能写出这样的意境。
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篇范文时,我那时还酸溜溜地说这是“炫技”。但后来我明白,朴实的语言同样可以打开读者的思绪空间。
其实,写好作文的关键不在于模仿范文或寻找技巧,而在于以观察和经历为素材基础、以真情实感为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让人感到“惊艳”的作品。
对于我们来说,过去的写作经历或许让我们心有余悸;但对于大神们来说,写作仿佛是“有手就行”的事。那究竟差距在哪里呢?
单纯从写作技巧上来看的话,“刷题”也适用。通过多看多写来提高写作水平是必要的途径之一。但这样写出的作文往往“天花板”较低。在写人、叙事、写景、想象等多文体作文要求下难以灵活自如地切换。因此要想写好作文还需从作文的“底层逻辑”入手。
那么什么是作文的“底层逻辑”呢?其实它就像是一二年级时的“看图说话”。虽然看上去可能略显简单但恰恰反应了写作的基础:第一步是“看”,即观察生验;第二步是“想”,即思考再加工和他人的思想汲取过程等有关的过程才可能使作文具备较高的水准并达到让人惊艳的程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我们在没有心理负担的情况下进行体验并从中找到真情实感这些都将是我们将来写作的素材雏形同时也要注意字迹工整和卷面整洁哦!
让我们一同趣谈教育新鲜事分享大型表情包一起在这里感受故事、观点、逻辑和深度吧!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与我们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