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翻译及注释

2025-04-2801:54:00创业资讯0

《声韵悠长-寄挚友情》

苏轼,这位诗词界的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创作了无数令人称颂的作品。《声韵悠长-寄参寥子》便是他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创作于元祐六年春,情深意长,尽显东坡居士的旷达与深情。

词篇起始,“情感风卷万里潮,无情潮水归去忙”。此句以磅礴之势起笔,犹如天风海涛般浩荡无垠。那情感之风,席卷万里,将潮水引来又送走。此情此景,仿佛自然的律动,人生的聚散,在这大自然的规律面前显得如此微小而无奈。

“观钱塘江上景,西兴浦口情。几度夕阳斜,思绪难平定。”苏轼的视线投向钱塘江畔的西兴浦口,面对这古老的渡口和西斜的落日余晖,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不仅仅是时光流逝的追问,更是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深沉感慨。

“古今兴衰无需思量,俯仰之间人事非。”东坡居士以豁达的态度告诉我们,不必过多地去思量古往今来的兴衰变迁。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够像东坡一样,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依然忘却机心,淡泊名利,实属难能可贵。

“忆往昔春山景,西湖西畔翠烟霏。”苏轼回忆起与参寥子共游西湖西畔的春日美景,那空翠的雾气弥漫在山间,如梦如幻。他与参寥子一同享受大自然的恩赐,那份友情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诗人相得稀如星,我与君心相印记。”苏轼感慨道,世间诗人之间能如此相互投合、彼此欣赏的实在稀少。他与参寥子的友情如同稀世珍宝,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海道之行愿如初,东还之际谢公书。”苏轼借用谢安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他希望能像谢安一样,在功成名就后能够回归自然,与参寥子在山水之间再度相聚。这不仅是他的个人愿望,也是他对与参寥子之间深厚友情的珍视。

“西州路不必回首,勿为我而沾衣。”苏轼以此为喻,希望参寥子不要因为他的命运坎坷而过度悲伤。这既是对参寥子的安慰,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他不希望友人因他而陷入悲伤之中。

这首词以壮阔的景象开篇,气势恢宏,奠定了全词的基调;又以言明东还海道的志向收束,余韵悠长。词中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友情的珍视、对命运的感慨;又有那郁塞于胸的不平之气和超旷洒脱的情怀。苏轼以其独特的才情将寻常的词句组合成富有感染力的篇章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

清人评东坡词时曾说:“东坡诗词天得之笔触常语快句乘云驭风如不经虑而出之凄淡豪丽并臻妙诣。”这首《声韵悠长-寄参寥子》正是体现了这种神来之笔。苏轼以其独特的才情将词句组合成富有感染力的篇章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读苏轼的这首词仿佛置身于一个广阔的天地之间感受到了他那如大海般浩瀚的胸怀和如高山般巍峨的精神境界。

[注释]①参寥子:僧道潜也即作者挚友。②谢公:指谢安。③西州路:典故出自谢安病后返南京途中得知自己病重而不再过此路的历史故事;此处用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安慰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生死的高旷情怀④神来气来:形容诗文等作品在不经意间表现出非凡的气韵和意境⑤涵盖一切气象:形容作品的题材广泛且境界宏大

这首词虽然字面表达豪迈、情感奔放但是背后蕴含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历史故事表达出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文学造诣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