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这一卦中,初爻被标为阳爻,因此题目定为“初九”。在文王所系的爻辞中,有这样一段话:“悔恨消散。失去马匹,无需追赶,它终将自行归来。遇见所谓的‘恶人’,却不会带来灾祸。”
“悔”,在这里被理解为灾患的象征。初九的爻象属于兑卦,而兑卦又代表着毁折之意。当兑口与六三互为坎卦时,坎卦又象征着陷落。这种象征意义代表着有悔之意,因此称之为“悔亡”。
初爻与第四爻均为阳爻,二者失去了相互响应的关系。在第四爻处若为互为坎卦的互动,那么对于马来说则是寓意着美丽的脊背。所以这可以被解读为“失去马匹”。
兑卦的隐藏形态为艮止之象,而艮止并不与第四爻相应。这表示无需追赶失去的马匹,因为它最终会自行复归。因此也说明了“勿逐”之意。
到了九四爻,其形态为离卦而隐藏着坎卦的特性。其中离卦象征着太阳,而坎卦象征着月亮。日往则月来,暗示了自然的循环往复之理。故称之为“自复”。
依据《说文》的解释,“恶”字在此表示过失、过错之意。当行为出于无意则谓之过失,而有心则为恶。在这一系列爻象中,虽然各爻都未能处于适当的位置,但唯有初九爻处于得当之位。三四五爻之间若互为坎卦,坎卦又代表着盗贼之象;而二三四爻之间若互为离卦,离卦则象征着眼睛。因此这可以被解读为“遇见恶人”。
朱骏声对此解释道:“遇见恶人,也含有接纳一切的含义。当自己退避时,小人应远离;当人们处于疏远的状态时,恶人则显得更为明显,就如同孔子见到南子、阳货以及互相交往的乡间之人一样。”
初九爻与九四爻之间并未形成呼应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往来。即使不与同流合污,但依然保持一种不绝对的隔绝关系。之所以不与之断绝关系,是因为相信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的。以善意待人,过去的错误就不再追究。
程颐曾说:“古代的之所以能够化奸邪之人为善良之辈,将仇敌转变为臣民,正是因为他们从未放弃过。”
“咎”,在这里指代灾祸。无论是离去的人还是到来的人,都保持一种不追不拒的关系,因此称之为“无咎”。
来知德对此也有所阐述:“当时机正处于睽违之际,不可强求人们的必然合聚。因此必须让离去的人自由离去,而到来的人则不拒绝相见。即使遇见恶人也要坦然面对,这是善于处理疏远关系的方法。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悔恨消散,无灾无祸。”
《象》中对此解释道:“遇见恶人,是为了避免灾祸和仇怨的发生。”这里的“避”字与“辟”字同义,都表示避免;“咎”则指代仇怨。爻辞中提到的“见恶人”,其目的正是为了预防灾祸和仇怨的发生。
王弼对此注解道:“当时机缘乖离之时,而自身又处于极低的位置。上方没有可以求助的人,下方也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在这样显眼的位置上独自显现德行,容易被恶人所害。因此只有坦然面对恶人才能免于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