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梗背后的配音演员
“你打我撒?”这一梗已在全网络盛行,其可爱的表情包随处可见,甚至广场舞大妈都能跟风两句。谁能想到,太乙真人的配音演员张老师,初次听到此言时竟是一脸懵然:“啊?这是我配的?”
真相揭秘:网友的听觉误解
近期,张老师频频被朋友提及,点开视频后才发现,自己在《哪吒》中为太乙真人配的那句“你打我吧”,竟被网友巧妙地听成了“你打我撒”。他反复对照原片,不禁自问:“我明明说的是‘吧’字结尾,怎么在网友耳中变成了‘撒’呢?”甚至有网友坚信:“这绝对是川普口音,错不了!”面对这样的误解,张老师苦笑不得地澄清:“我的普通话可是达到了一级甲等哦!”
方言魅力:出圈背后的市井气息
尽管出现了这样的误会,但张老师的态度显得十分豁达:“网友们的二次创作,其实是作品的福气。”他分析道,这一梗的流行,恰恰是因为方言所带来的亲切感。“你打我撒”这句话带有川渝地区的市井气息,比原版更加触动人的笑点。就连他老家的亲戚也发来微信,惊讶地表示:“没想到你还有隐藏的川剧天赋!”
配音师的心态:作品为主,梗为客
面对全网的玩梗热潮,张老师表现出了接地气的态度:一方面乐呵呵地接受网友发送的表情包,另一方面也认真解释原台词的真实内容。他开玩笑说:“以后配音可得字正腔圆到能当的水平呢!”但他也感慨道:“观众记住角色比记住我的名字更重要,哪怕是用了我完全没想到的方式。”
如今再听到“你打我撒”的梗,张老师已经能轻松接上话茬:“行行行,你打我撒!”但在采访的最后阶段,他突然正色纠正道:“再讲一遍,其实是‘打、我、吧’!”这份对细节的执着,竟与太乙真人如出一辙。
每一个网络热梗的背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和一群有情怀的创作者。在张老师的案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方言的魅力,也感受到了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深厚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