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之什么什么四字成语大全

2025-04-2804:04:22创业资讯0

孔子曾说:“那些不愿去思考‘如何处理,如何应对’的人,我对此也感到束手无策。”

对于“如何处理,如何应对”的探究,我深有体会。这其中确实存在对真思考与假思考的明确区分。早期我曾认为,思想完全受自己支配,想思考就思考,不想思考就停歇。然而事实上,大脑的运行并非如此简单。回顾一下“心不在焉”、“神思恍惚”等成语,便能明白思想常常会“飘移”、“失焦”。深刻这个问题,我们会发现,同样是坐在教室里,有的学生学习出色,有的则不然。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用心去学、去思考。真正的学思与虚假的学思之间,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效果却天壤之别。

人生虽看似三万六千天,但若以大脑运转的速度来衡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却大得惊人。有的人即使梦中也在学习、思考,效率极高;而有的人即使醒着学习,也如同在睡梦中,毫无进展。

为何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为何要鼓励人们寻找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因为兴趣能提供专注力,使人在面对问题时能深入思考。看孩子们玩手机、打游戏时,面对生字、英文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为他们遇到问题总在不断探索“如何处理,如何应对”。孔子的这句话深具禅意,用佛家的话说就是“智慧不可强求”,用白话讲就是“强按牛头不喝水”,自己不学不思,任何人都教不会。

自觉学习和思考,虽然兴趣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志向。这正是王阳明所说“无志则天下无可为之事”的思维逻辑。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身心分离的状态,那么无论多少时间都难以有所成就。

那么,那些时刻挂念着“如何处理,如何应对”的人,他们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他们大概处于忘我状态,心流状态,身心合一的状态。就像陈望道在专注学习中仿佛粽子蘸墨汁,牛顿在沉思中仿佛在煮怀表。

有句话说得好,“古之君子于无事前穷理,于有事时察几”,那些真正修行的人在无事时专注于学习思考探究事物原理,遇到事情时则能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律,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伟人、英雄并非在关键时刻突然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而是平时就注重提升思维认知和应对策略。

从这样的角度看,我们便能理解孔子“如何处理,如何应对”的深意和魅力了。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时刻保持思考和探索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问题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夜辰心得】真正的智者在于平时的积累与思考,而非临时的应对与决策。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