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之际的太原,仍然能感受到年节的余韵。好友老周恰逢来太原进修的机会,特地抽空来看望我。五年不见,虽然我们都已经各自的生活与成长中走得远去,但那双记忆中的黑框眼镜依然如故,只是鬓角处悄然增添了几缕白发。
老周在太原的这几天,便住在我家。我作为单身人士,每天下班后都带着他四处游玩。我们参观了晋祠的圣母殿,那盘龙柱的冰凉触感仿佛让人触了太原的历史脉络;在双塔寺的台阶上,我们仔细数着砖缝里顽强生长的野草,争论着它们的种类。老周最难忘的时刻,是在我家楼下那家老面馆里,“再来一碗剔尖面!这浇头真是绝了!”成了他这几天的口头禅。
在太原的第五天夜晚,老周站在厨房看我煮面时,突然说:“我想带点太原的味道回家。”我手拿漏勺,一时间有些愣住。在如今这个网购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轻易买到宁化府的陈醋、六味斋的酱肉,甚至就连羊杂割也有真空包装。然而他说:“我想要你亲手做的特产。”他扶了扶眼镜,补充道:“我媳妇在太原读过大专,后总是怀念这里的味道。”
这个要求让我整夜辗转难眠。凌晨五点,我忽然灵光一闪,迅速拿起手机给菜市场的朋友们发了消息。当我醒来的早晨六点半时,菜市场依旧热闹非凡。我走到的张师傅摊位前,看到他磨刀的手法我就知道特意给我留的是最顶级的肉。之后在各种调料摊位前,我也得到了满满的帮助和祝福。
我还记得前一天已经去了阳曲买小米了。我每次来都是找张大爷家买米,他都会仔细挑选给我看:“这是旱地小米,今年收成不多。”他还教我如何通过指甲掐米粒来判断米的软糯程度。
回到家后,我开始准备过油肉和炸酱的制作。厨房里传来油烟的味道和食物烹制的声音,老周一边看一边举着手机录制视频。他说说笑笑中让我留意放料的过程。把一切都做得差不多了后,我将购买回来的五花肉开始炸制过油肉的过程,热油锅里肉片翻滚的样子让老周都后退了几步。看着他惊喜地感叹这味道与学校的炸串一样香浓时,我心中也满是满足。
为了让老周能在家乡也能吃到正宗的炸酱和过油肉,我特意多做了些炸酱和过油肉的分装工作。我用气泡膜将陈醋层层包裹以防破损,给小米袋缝上防水布以防潮湿,还在冷藏的炸酱盒上贴上“到家先冷冻”的提示。
送他去火车站的路上,纸箱在安检带上晃动不止。他临走前叮嘱我:“那炸酱要是糊锅了怎么办?”我回答:“拍照发我!我远程指挥你!”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下次相聚的期待。
回到家中后,厨房里依然弥漫着炸酱的香气。我开始煮粥时水烧开的声音让我回想起老周手忙脚乱学做饭的样子,不禁让我笑出声来。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地响着,仿佛是远方传来的一份份暖意与思念。这一箱满载着心意的礼物和太原的味道正穿过夜色向南方的城市传递着情谊与祝福。而我独自站在厨房里等待着下一次相聚的美好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