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下一句话经典

2025-04-2807:41:41创业资讯0

每日解读:故事中领悟智慧(论语义篇新篇第X章)

经典摘录

放字同“仿”,其意效法,引申为追求。

孔子曾言:“为求利而动,必招怨恨多。”

经典故事新编

在古代的文献《国语新编·晋国篇》中,有一则引人深思的故事被记载: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羊舌叔向,某日觐见韩宣子。宣子因贫寒而愁容满面,而叔向却面带喜悦向他致意。

宣子困惑地问:“我有大夫之名,无财富之实,常自感无力与其他大夫交游。此刻我心事重重,而你却喜气洋洋。何喜之有?”

叔向答道:“昔日栾武子虽无百顷田产之富,家中祭祀之器皆不完备,但他能行德布道,遵法守规。诸侯皆敬之,小国皆归之。晋国因此安定,得以实施。然其子桓子骄奢,贪得无厌,犯法,终招祸患。幸得栾武子余德庇佑,才得善终。再观怀子,虽改其父桓子之行,习其祖父武子之德,却仍受其父孽所累,他国。又如郤昭子,家财可敌国库,奴仆众多,生活奢华至极。然而最终,尸身。若非如此,郤氏八人中半为大夫、半为卿士,之大却终被诛灭,无人同情。只因无德所致。”

叔向继续道:“如今你身处栾武子的清贫境地,但我观你具有承袭其德行的潜质。若你忧心德行之建立而非财货之不足,我方能真正祝贺于你。”

宣子听后肃然起敬,俯身下拜道:“我如今深陷困境中,全赖你以智慧拯救。你的恩情我无以回报,愿我族人自桓叔以下皆铭记你的恩德。”

故事启示

追求利益固然重要,但若只看重物质而忽视道德的建立与修养的积累,终将难以避免灾祸与困境。正如古人所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们应当效仿古人的智慧与行为准则,注重内心的修为与品德的锤炼。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以德行为重、以修为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从而走出困境、迎接成功。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