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旅游协会发布了2025年的一个重要榜单,在全球291个目的地中,的城市表现引人注目。
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线城市和特别行政区依然名列前茅,而成都、西安、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持续领跑。在江苏省内,苏州和南京两大核心城市虽然未能进入前三十名,但他们各自的文化特色和旅游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凸显了“江苏风采”。
根据榜单显示,的历史文化型城市(如北京、西安、南京)和网红经济型城市(如重庆、长沙、三亚)都占据了一定主流地位。苏州与南京的入选,更是体现了对“文化深度与体验创新”的双重认可。
苏州以其古典园林、水乡古镇和苏式生活而闻名,此次排名第44位,较往年有所上升。苏州的文旅优势在于其世界遗产资源的持续活化,如拙政园、虎丘等景点通过沉浸式演艺和非遗手作体验吸引了年轻游客。“双面绣”文旅融合模式不仅保留了江南韵味,还通过金鸡湖夜经济、阳澄湖房车营地等新场景实现了传统与潮流的融合。
南京凭借其“六朝古都”的深厚历史和民国风情,位列第38位。近年来,南京借助博物馆热潮、文旅IP以及秦淮灯会的数字化升级,使历史资源焕发新生。
与同为古都的西安相比,南京在文旅营销的推广上还有待加强。与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相比,江苏城市在多个维度上仍存在差异化发展空间。
例如,成都通过大熊猫、火锅和热门综艺节目增强了文旅传播;而重庆和三亚则已经形成了“夜景观光+在地消费”的闭环模式。相比之下,江苏的夜游产品仍需在创新方面下功夫,以吸引更多年轻游客。
在文化传承方面,苏州评弹和南京白局等非遗文化若能结合国潮IP进行孵化,将有助于打开年轻市场。事实上,苏州评弹已经通过抖音等内容平台吸引了一批年轻粉丝。
面对这些挑战与机遇,江苏需要寻找新的策略来增强其文旅实力。要讲好“新江南故事”,跳出“小桥流水”的固有印象,挖掘更多元的文化叙事。要激活年轻市场,与网络平台合作推出互动项目。要强化省域共融机制,打造全域旅游品牌,使“江苏全域”成为一个超级IP。
这一榜单的入围反映了江苏“文化+旅游”的实力基础,但要成为“顶流”还需突破同质化竞争和传播乏力的困境。作为文旅大省,江苏的下一步是将“水韵”转化为“声量”,让千年文脉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