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生说知我者谓我心忧

2025-04-2808:11:53创业资讯0

【注释】

黍稷依依,岁月如梭。步履蹒跚,心绪纷扰。明理者知我忧虑,不明者难解我求。苍茫天际,何人共我行?

观那黍子列列生,高粱幼苗亦在萌。踏足旧地步伐缓,内心深处惟有痛与愁。真正了解我的人,知我内心之苦闷。无法共情我的人,问我在寻何物。那高远无垠的苍天,何人令我离家去?

黍子:北方特有的谷物,形似小米,带有黏性。依依:指排列整齐的样子。稷:古代粮食作物,类似粟或黍。步履:行走的姿态。缓:指步履迟缓。心绪:内心情感。纷扰:心情不宁的样子。

再观黍子熟时景,高粱穗儿金黄盛。重返故地脚步沉,仿佛醉酒心神迷。懂我之人明我意,不懂之人难知我求索。苍天高远不可及,何人使我背井离?

纷扰之中另有情,黍稷红熟似火燃。每踏一步心如塞,忧深气逆难以言。理解我的人知我痛,不理解者难明我心事。苍天虽大何人懂,离愁别绪由谁来解?

心塞之词解释尽,食物卡喉比忧深。呼吸不畅痛难忍,恰如我心之压抑。

【简析】

全诗共三篇,每篇均有十句。三篇结构相似,以同一自然景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展现时间的流逝、情景的转换及内心的压抑。在反复的吟唱中,主人公的忧郁之情得以充分展现。

首篇描绘了诗人行至宗周,故地重游所见之景。昔日的繁盛与葱绿已不复存在,战火的痕迹也难以寻觅。看那一片翠绿生长的黍与高粱稷苗,本是无情之物,却在诗人眼中引发无限愁思。他漫步在荒凉的小路上,心情摇摇欲坠,充满了惆怅与不安。而更为痛苦的是他的忧思无法被世人理解。“了解我的人知我忧虑,不理解我的人难知我所求。”这反映了独醒者的孤独与智者高于常人的悲哀。对于这种大悲哀,人间难以回应,只能向苍天发问:“苍茫天地间,何人能懂我?”然而苍天亦无回应,诗人的忧思与郁懑便更深一层。

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场景基本未变,但描述的对象从“稷苗”转变为“稷穗”和“稷实”。这象征着稷黍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化。虽然每章的后半部分感叹与呼号的形式相同,但在反复的吟唱中却加深了沉郁的情感氛围。这既是对悲伤的歌唱也是后的痛哭。

实际上除了黍与稷作为具体的物象外其余皆为抽象的情感表达空间上的“我”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基于此点欣赏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找到与心灵相通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等都可以借此宣泄情感。更进一步地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面对命运无常的孤独思想者对人类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真正了解我的人才能理解然而这样的人又是何其难寻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正是对这种难以被世人理解的命运忧思的生动写照。”吟出此歌的陈子昂正是怀有这种忧思的诗人之一”。

眼前无古人指路身后无来者相随遥看天地之悠悠不禁怆然泪下此诗之情感正如此令人深感其孤寂悲怆的情绪且于其间见得其对人类命运难以名状的深切关怀也正因为这种难解之情感我们方能更深地体会诗歌背后所蕴藏的丰富内涵和深沉的情感体验。”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