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香韵与诗人的心声
在古代的文献《梦粱录》中,吴自牧描述了宋时的端午节,又称“浴兰令节”。这个节日里,人们使用兰草等香料、材熬煮的水来沐浴,以此祛除不祥,预防疾病。这种习俗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正如《岁时广记》所引用的《琐碎录》所述,人们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于午时用井水中的花朵来沐浴,以期望全年都能免于疫病的侵袭。
(本文内容参考自《节日里的诗歌盛宴——传统节日诗词选》一书,由陈树千著,书局于2019年1月出版。)
——记浣溪沙·端午
宋代的著名诗人苏轼,在绍圣二年的端午节时,为侍妾朝云精心准备了庆贺节日的情景所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词。词中描述了端午前夕的忙碌与期待,女子为次日的沐浴而采摘兰草,汗液微微透出碧色的衣衫。明朝的端午日,晴空下的河流中定是满载了洗下的胭脂香粉。词中“浴芳兰”、“彩线”、“小符”等描绘,虽未直接提及端午,却处处点明题意。女子的脂浓粉香、鬟发如云,展现了佳人的温婉与柔美。
——乙卯重五赋诗
宋代的另一位大诗人陆游,在他的《乙卯重五》一诗中,描述了越州端午节的情景。诗中提到了吃粽子、插艾草、制香囊等传统习俗,表现了生活的乐趣。诗人的诗风在此时已经转向清旷淡远,透露出与田园生活的融合。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山村端午节庆中的快乐心情与生活的喜悦。
——端午的诗篇
而宋代文天祥的《端午即事》则展现了他的坚定信念和忠诚之心。诗中提到自己在狱中近三年的经历和内心的坚定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怀着舍生取义、以身殉国的决心,以屈原为榜样。他的诗作中常提到的“”正是他不息的忠诚与赤诚之心。
端午节不仅是民俗的展示,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无论是苏轼的轻松愉悦、陆游的清旷淡远还是文天祥的坚定忠诚,都在这个节日里得到了抒发。这些诗篇不仅是对节日习俗的描述,更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本文图文综合自“书局1912”官方公众号发布的内容。)
■ 编撰/潘玮倩(收藏记者)